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分析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分析摘要:水稻既是农业第一用水大户,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对水稻的产量需求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总量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不断改良水稻品种的同时,研究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稳定水稻产量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福建闽东地区的区域特征、气候特点,介绍了适应当地发展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并对今后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福建闽东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27-2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人口大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的6%,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用水形势。水稻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是中国产量最多的农作物之一,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3%,每年用水量高达15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大约占社会用水的70%,水资源对于水稻的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水稻的高产稳定、水资源的节约有着双重意义。1福建闽东地区的基本情况福建闽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区域内主要以丘陵为主,山岭起伏、高差悬殊,是典型的沿海多山地形。东南沿海地带地势较低,堆积了一片平原,西、北部较高,中间呈隆起,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复杂的气候特征,闽东地区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盆骨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征。闽东地域光能充裕,春夏雨热同期,秋冬阳光互利,年平均气温在13℃~20℃,降雨量介于1250~2350毫米之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闽东南地区沿海和内陆温差较大,气候类型各有不同,季节气候也比较明显,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之分。尽管闽东地区降雨量丰富,但是由于地形复杂,降雨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每年得到有效利用的降水量不足四成,很多地区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干旱问题。根据统计显示,宁德市从1960~1999年之间共出现干旱446次,干旱的区域特征也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问题,在季节上,夏季出现干旱的概率最多,秋冬次之,春季干旱次数最少。2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2.1浅、薄、晒、湿灌溉法这是福建省近年来使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方法,在水稻秧苗的返青移栽期间,由于此时株苗比较小,需要生理用水不多,可以使用薄水插秧浅水养苗。一般情况下,此时的下雨上限为60毫米,灌水幅度视具体的品种而定,早稻的灌水幅度只需15~20毫米,晚稻灌水量需要所有增加,灌水上限为50~60毫米。正常情况下,养护水量保持在30~40毫米,一旦遇到高温或低温反常天气,需要加大水量护苗,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深在50~60毫米比较合适。分蘖的不同时期田间水量的管理标准也不一样,在初期适合使用浅水湿润管理法,要长时间保持田间水分处于饱和湿润状态,一般这个时期由雨水可以蓄至60毫米,灌水幅度则根据降雨量变化,在0~60毫米范围内,促进禾苗的有效分蘖。在分蘖的末期,晒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水稻高产必不可少的阶段,晒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晒田的程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晒田时期的土壤含水量要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具体的土壤含水量根据天气、秧苗的发育状况以及田间的水分情况决定。孕穗期是水稻整个生长期需要水量最多的时期,因为在该阶段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灌水幅度达到60毫米后待田间水分自然吸收蒸发,到田间水量为0毫米后,晚稻停2~3天再灌水,早稻停3~4天再灌水。抽穗时期,也要保持较高的蓄水量,一般灌水5~20毫米,如果遇到多雨的天气,水量可上升至60毫米,超过蓄水量的上限需要进行人工排水。当水层在下限0毫米时,晚稻停水2~3天后再灌水,早稻停水3~4天后再灌水。在乳熟期,水稻叶面对于水的需求急剧减少,田间的蓄水量也应该随之减少,一般采用0~40毫米的浅水层。在水稻的黄熟期,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为宜。2.2控制灌溉控制灌溉比较适宜在平原地区使用,在闽东南沿海小平原也比较使用,具体是指在返青活苗以后的各个阶段,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标准,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饱水率,而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达到节水的目标。该技术是由河海大学研究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灌水的时间和灌水量都由根层土壤的含水率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左右,视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具体而定。该方法从植物的耗水本身研究节水的要领,改变了土壤、植物根部长期泡在水下的情况,也增加了植物根部与阳光的接触,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达到了节水、优质、高产的多重目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