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植根大山的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培育植根大山的教学模式.doc

培育植根大山的教学模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植根大山的教学模式是怎样培育的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水田镇中心学校校长査联智2013年3月11日,乍暖还寒。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校长驱车穿行200公里大山,来到我中心校龙洞小学观摩五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山的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展示,交流合作,讨论评价,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热情和自信。教师时而在讲台上板书要点,时而穿行于学习小组之间,倾听同学发言,点拨疑难问题,态度和蔼可亲,宛如同伴。见此情景,冯恩洪校长非常赞赏。课后,他在黑板上写道:“同学们,你们是敢于参与、乐于表达、活力四射的阳光少年,你们是中国的骄傲。”冯校长还勉励学生:“孩子们,你们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北京、上海、广州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也不过如此,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冯校长的话使师生十分震撼,也让师生更加体会到了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作为亲历这场改革的校长,欣喜之余,我深深体会到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为什么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从教30年、在校长岗位上工作了16年的大山的儿子,我深知山区的“社情”和“学情”。山区的老百姓世代居住在穷乡僻壤,耕耘着贫瘠的土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贫困,50%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虽然这样,他们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渴望丝毫不亚于发达城市的家长们,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但长期以来,信息闭塞、设施贫乏、师资薄弱、观念落后的条件下,山区教育基本靠生硬灌输、延长时间、死记硬背来维持局面。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嗓子嘶哑,学生依然无精打采、睡意绵绵。教师的专制、控制、替代式的教学方式使山里娃学得很苦、很累,学生自主学习、乐于表达成了一种无法想象的奢望。在现实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文凭不等于水平”、“知识不等与能力”,虽然我们办学条件落后,但办学思想不能落后,学生的成长不能落后,要发展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要有勇气和魄力;教育是事业值得融入生命,教育是科学必须求真,教育是艺术必须创新,让贫困山区的孩子像教育发达地方的孩子一样,自主学习、敢于参与、勇于质疑、能争善辩、善于合作、乐于表达,成为我校课堂改革追求的目标;运用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新型教育理念,结合山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一种适合山区教育的新型课堂学习模式,实现课堂高效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梦想,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梦想。为什么构建“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两步:探究学习、预习引领。八环节:探究学习包括目标再现、学情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堂小结五个环节;预习引领包括预习目标、指导尝试、课后延伸三个环节。要实现我校课堂改革的目标,没有学生的充分预习不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在家基本无人能指导其预习。而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定要加强预习。我校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做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最初印象。我们所说的“预习引领”,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只有设计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灵活地掌握知识、历练能力。要保证探究式学习,必须变革旧有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经过反复的听课、评课、思考,我下定决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前30分钟左右作为探究学习时段,后10分钟左右作为下节课学习内容的预习引领。八个教学环节大体概括了实施两步教学模式的流程。它应是动态的、可选择的、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过程和形式,而非固定的、僵化的桎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掌握教学流程。怎样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引领?我校自2010年春季学期推行“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以来,首先由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之后过渡到在镇中心小学、一所村级完小、一所村以下完小进行试点,逐步向全镇小学推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堂观摩、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引领教师从“先教后学”的“灌输式”、“控制式”、“注入式”、“替代式”教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启发式”、“引领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克服“先教后学”的教学惯性,养成“先学后教”的教学习惯。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构建,学会理解、学会容纳、学会整合,从一招一式老老实实地按“两步八环节”进行教学,发展到把所有套路烂熟于胸,进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