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和意见.docx
上传人:增梅****主啊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和意见.docx

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和意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和意见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和意见毕业生在毕业来临之际,就会面临着就业的工作问题,我们都有哪些建议可以提出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篇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从财税政策的角度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第一,大学毕业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xx年的144万人跃升到2009年的610万人,增长了6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20xx年需要安置的大学生为700多万人。并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不会减弱,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远远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数量。第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1.市场需求与大学专业设置矛盾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不能与企业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至于蜂拥而上的一些热门专业如今出现人才供给的过剩。以高校普遍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截至2003年,教育部已经批准181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在20xx年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xx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2.区域结构性矛盾非常明显,西部地区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目前,大量大学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情况。调查显示,北京是最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4.69%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为广东省,比例为21.76%。3.不同行业与专业就业冷热不均。目前,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与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和职业相关性越强,就越容易就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艺术领域,二是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和农学专业。同时,低就业率往往和低薪相连。第三,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导致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不少企业甚至停止了招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不足。1.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是结构性失业,并不完全因为大学的普及率高。我国一直将追求经济增长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据胡鞍钢等专家估计,这种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八五”期间少创造就业机会6.0%~12.3%,“九五”期间少创造就业机会3.7%~8.0%。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不断减弱,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0.3以上下降到目前的0.1左右,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我国目前各产业吸收就业的结构还不合理。第一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最差。随着各地工业化逐渐倾向于向资本密集型方式转变,作为现今吸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也将减弱。只有增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吸收就业能力,才是解决目前和将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优势依然没有充分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影响着对大学生的吸纳。2.某些行业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整影响,减少了就业岗位。同时,就业岗位相对不足也是缘于就业人口的巨大供给量这一因素。近几年来,大学招生人数每年以30%~40%的速度扩张,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对劳动力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吸纳速度并没有这么快。以2006年为例,全国有大学毕业生413万人,同比增加44%,但同年全国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减少了22%。第二,大学毕业生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轨较为严重。目前,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轨严重,以致出现供给结构性失业。一些高校盲目扩张,教学质量下降,更加剧了高校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背离。第三,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从国外的做法来看,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见效更快的作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取缔私人职业介绍,实行政府垄断公共就业服务的局面。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篇二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