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生态利用模式_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_廖和平.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_生态利用模式_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_廖和平.pdf

_生态利用模式_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_廖和平.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6卷第4期地理科学进展Vol.26,No.42007年7月PROGRESSINGEOGRAPHYJuly,2007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及其生态利用模式——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廖和平1,2,洪惠坤1,陈智3(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400715;3.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要: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在总结归纳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主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以6个流域为研究单元,从生态系统风险、人文社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环境风险性因子,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巫山县移民安置区土地可持续的生态利用模式。关键词: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风险评价;生态利用模式1引言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按大坝正常蓄水位175m淹没所涉及的重庆和湖北两省市2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共计将达到5.54×104km2[1,2]。该区域主要属鄂中低山峡谷及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库区被淹没前生态环境就比较脆弱,宜农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6.82%,且质量不高,其中高产土壤只占22%,中产土壤占27%,有严重障碍因素的低产土壤占51%[3]。水库蓄水位达到175m后,大量质量相对较好的平坝河谷地带被淹没,使本已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加匮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移民安置。由于三峡移民安置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人为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等影响,移民安置区一方面因库区蓄水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土地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之中。2003年,三峡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0多万km2(其中库区3.58×104km2),超过幅员面积的1/4,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以上,至今还有90%未治理。长江流域每年入海沙量4.68亿吨,其中70%以上来自三峡库区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同时,生态环境退化,滑坡、崩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也经常出现。三峡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将严重制约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对整个三峡工程的成败产生不良后果。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对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土地开发利用途径和模式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讨[4~11],但如何科学收稿日期:2007-06;修订日期:2007-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04BGJ003)。作者简介:廖和平(1964-),女,重庆市人,教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土地利用规划研究。E-mail:liaohp@swu.edu.cn34地理科学进展26卷认识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积极探讨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合理制定三峡移民安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三峡移民安置区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成因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长江三峡腹地,扼长江“黄金水道”,有“渝东大门”之称。由于山体自身的抬升和外界强烈的溶蚀、侵蚀相互作用,形成了地势陡竣、沟谷密布、峡谷幽深的以中、低山为主,少有丘陵平坝的地貌景观。巫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境内河谷狭窄、岸坡陡峭,江(河)水流量大。巫山县幅员面积2956.78km2,水陆等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42元,为三峡库区19区县平均水平的67%,在19区县中位于第14位,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巫山的移民安置成为近些年来的建设重点。2.1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据巫山县水利局调查统计,全县水土流失率由1997年的61.03%增加到了2006年的68.65%,以每年1.24%的速度递增(图1)。2006年水土流失面积达2029.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65%,年流失量1362.4万t,平均侵蚀模数6712.2t/km2年。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765.98km2,占全县土地流失面积的37.74%,年土壤流失量629.5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8218t/km2年。中度和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3.27%,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区的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土壤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耕地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