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味经典、感悟人生尊重的重要性崂山区晓望小学高维磊读了《尊重的姿势》一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文章讲的是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高尚人格作风的故事。每每有客人来访,老先生早早地衣冠整齐的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的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原来,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时,白岩松在掏名片的瞬间,老先生起身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不已。当记者采访完毕,他一定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目送大家走远。但凡有大成就者,皆虚怀若谷。就是这样一位国学大师,以人的朴质、用“最简单”的动作,演绎着对别人的尊重;就是这样的小节,用“长久”闪耀着人格的光辉。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简单的姿势,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大师级的人物,尽管文化的积淀大相径庭,但在对人的尊重上是出奇的相似,相似得如同东西方圆圆的太阳。我等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我终于顿悟了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小人物之所以是小人物的缘由了。尊重的方式很多很多,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杯清茶,一句问候,一种礼让……对四肢健全的人来说,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不是没有力气做不到,而是由于偷懒,由于冷漠,更可怕的是由于一种盲目的高傲而不能在举手投足间完成,相反,这些小小举动有时是那么的可贵,见或是一种伟大,因为它可以给我等这些行走在尘世的小人物莫大的欣慰、感动、感激、甚至是一种长久乃至是一生一世的铭记。中国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到心与心的沟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不正是在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摒弃“冷眼”和“讥笑”;要尊重人的发展,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应有期望。我们究竟该怎样尊重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我们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是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儿童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不至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三、热情激励,共同分享经过长时间与学生们的相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素质不一,性格各异,也自然会发现学生们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的激励。如果别人说这孩子没有优点,那么我们就要去发掘他潜在的优点,看一看孩子有什么进步,就算是点滴进步也有激励的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激励不仅是要表扬、也不止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们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是学生们受到的最大激励。四、真诚提醒一起分担我们要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们,要时时激励、宽容他们,那是不是要否认批评与惩罚呢?当然不是,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变成娇纵。那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天平呢?其实我们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大胆地批评、惩罚。在《赏识教育》一书里周弘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特别是真诚的提醒作为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我们班就有一个特任性的男孩子,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你要求他去做,他会直接甩手不干。有一次练习字册,他就是不愿意写,还找理由说自己静不下心来,于是我诚挚的告诉他,你的字很有潜力,只要你认真对待,短时间内就会见到成效。换了种方式批评他,他就很愿意接受。与学生们一起分担他们的失误或错误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上出现失误考低分,或者犯错误,他们的内心已经是非常忧虑、伤心。这时候,如果我们还在上面抹盐,雪上加霜,那将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脆弱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的,如果这时候我们真诚地安慰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共同解决难题,孩子们的心就会和我们紧紧地相连了。那么,教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