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文综(历史部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年山东文综(历史部分).doc

2009年山东文综(历史部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试卷结构合理,能力立意突出07年:中国史与世界史考查内容之比为57:4308年61:3909年67:33模块07年08年09年必修一32%37%34%必修二51%28%29%必修三17%25%37%试题材料形式丰富多彩,有小说、楹联、报纸、图表、古文献等,有利于考察学生处面对各种史料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各类人才。3.反映山东历史,体现齐鲁特色适度渗透地方文化,是分省明题的特色之一,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山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重要,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关联,山东有着丰富的命题资源。2007年的齐国题和近代山东教育题,突出了山东的地方文化,深受好评。但2008年的山东命题,中断了这一尝试,实在令人遗憾。今年从反猜题的角度,针对各市普遍忽视山东史的状况,挖掘了山东的命题资源,其中,选择题清代山东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主观题近代列强对山东的侵略和反抗列强的斗争,都考查了山东史的内容。这一举措,对引导学生挖掘课程资源、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增加题目的鲜活性、展现试题的鲁派特色等是大有助益的。4.回应社会热点,时代感突出鉴往知今是史学的功能之一,通过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和人生是高考命题的思路之一,重视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更是新课标命题的要求。今年的命题,密切联系现实,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显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科主观题,通过“三字经”等资料,考察了对儒家价值观的判断、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对西学的态度等问题,考查内容紧密结合百家讲坛热播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反映了当前的“国学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有利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试题还从周年庆祝的角度,考查了五四精神。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5.注重基础,难度适中试题难度是评价高考试题的重要参数,前两年的试题难度起伏过大,前年的抽样难度是0.64,去年的抽样难度0.49,这种起伏不定的试题难度不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其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今年对试题难度做了刻意调整,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所考查的宗法制、实业救国、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西学东渐、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冷、偏、细的知识。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摒弃了去年那种陷阱式的设问。为了降低难度,还取消了部分政史地选择题混编的方式,减少了学科思维转换的频率。根据笔者的预估和对部分考生征询,今年的试题难度在0.55—0.60左右,这一难度,符合新课程的推行和入取率提高的实际,也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6.既保持稳定,又大胆创新,选材丰富且更具开放性2009年山东卷历史试题的选材使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文字、表格、地图等。每一道题都由所创设的情景材料引出,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获取正确答案。第9题的选材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27题材料选自《三字经》。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试题把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得很透彻。如27题,既考查了儒学的内容,又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试题的开放性则体现在27题第(4)问,允许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今年的历史部分考查学生用比较、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7题比较中西思想的内容;33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胜一败的原因。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几乎每一道试题的题干都是新问题、新情境,通过材料来设疑,考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由于试题题干使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所以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很高。二、2009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解析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烟草、木棉都属于经济作物,。其大量种植不仅不反映农业的衰退,恰恰相反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了农村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兴起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