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新农合对婺源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影响的追踪调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预防医学班级:1班学号:20024050姓名:秦俊指导教师:袁兆康刘勇填表日期:2006年5月15日选题的依据及意义: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1]。2006年初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2]。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对新农合在婺源县实施三年以来对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新时期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至关重要,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8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解体,在农村医疗保障中曾占主导地位的旧的合作医疗制度失去了集体经济的依托,纷纷开始解体。2002年底近9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覆盖。农村居民小病不看,小病拖成大病,导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这不仅可以使农民的健康得到保障,也是降低贫困的一种策略[3]。2003年1月10日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病特别是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探讨新农合是否能够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是否能够减少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筹资障碍,提高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通常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休学率等。反映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指标主要有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年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率等[4]。许多学者对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需求方面:参加新农合以后,参合组农民两周患病率高于自费组,慢性病患病率参合组低于自费组[5],均低于全国水平[6]。(2)利用方面:参合农民对卫生服务利用高于未参合农民[7];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高于自费组,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则低于自费组[8];可见,参加新农合对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3)就诊流向方面:参合组农民门诊就诊地点以村卫生室为主[5],住院地点主要选择在乡镇卫生院以及县医院,但对乡镇卫生院的利用仍然不足[6]。(4)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用方面:新农合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9],但仍需采取与其他措施结合的方式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比如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结合的方案[9]、从降低住院外部风险入手防止因病致贫[10]、有效控制费用过快增长[11]等。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还处于试行阶段,试点县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状况总体上要好于对照县农民[12]。本次课题是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婺源县新农合实施情况连续三年进行追踪调查,动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的变化,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进行的是纵向对比研究,目前运用此类方法进行研究的报道尚属少见。本课题研究内容1.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分析,包括贫困户构成以及致贫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