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文阁****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醉翁亭记》教案最新整理.docx

《醉翁亭记》教案_10.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篇1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二认读,感受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的文章。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如果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揭示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三品读,发现美《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那么究竟它有那些美点。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回答。最后小结。美在语言。1语言凝练、含蓄。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美在意境。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连缀各幅画面。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四思考,延伸美1我们还学过和这篇散文写作背景、内容相类似的文章么?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学生思考、探究作答。类似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共同点:寄情山水,旷达情怀。人生启示:苦难是人生的最好试金石。磨难,人生的一种财富。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人生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的确如此,文天祥为了丹心报国,甘愿把生命放弃。欧阳修官场失意,却造就了不朽的美文佳作。五总结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韩愈,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价值的杰出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六布置作业1我们可爱的家乡也是风景迷人,请你发现家乡的美,来表达一种美好的心声。(不少于300字)2真情感悟:以我们拓展延伸的话题为主,写一篇读后感言。要求:从二个题中任选选一个来作。七教学反思本文是写景美文,根据课标理念,把课文设计为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悟意境美,探究语言美,训练学生阅读基本方法;把课文作为靶子,诱导探究研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把课文作为引子,导引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醉翁亭记》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⑵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置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