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pdf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pdf

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1卷第1期接科学与工程Vo]11No.1.1991年8月Chine日eJourna]0fNuclearScienceandEngineeringMar.1991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鼹技术十年进展罗上庚●(中国犀千地科学研究院)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我国低、中放废物处理,高放废液处理、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退役去污及育关标准法规制订等方面十年来研究开发活动和进展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不仅是核燃料循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关系很大,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对棱工业、核电发展和同位素、核技术的推广应用有重要影响。因此,放射性废物的治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一、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对于放射性废气和低放废液的处理,我国已有安垒、可靠的方法,处理后排人环境(大气或水俸)的排出流的放射性水平符合国家标准。核工业3O年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关键居民组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限值,93.6单位·年低于1roSy(天然辐射照射的年均剂量约3mSv),核工业年均集体剂量23人·sv,只是天然本底辐射年集体剂量的千分之一⋯。随着对放射性废物认识的深化,对放射性废物的减容和固化技术,亦已作了不少开发研究,逐步推广工程应用。1.1废气处理废气处理包括工艺废气净化和通风过滤两部分。近十年来,我国工艺废气净化的开发研究重点在气载”I、”。I和H的去除和取样监铡技术的完善和革新。在通风过滤方面,主要开发研究工作包括●(1)吸附过滤装置的改进,’(2)过滤器的检测,(3)气体和气溶肢特性及过滤机理的研究。※庆祝《援科学与工程剖刊十周年特妁蔫.1990年l0月7日收弼.废气处理开发研究的主要活动和成果列于表i。在这领域进行开发研究的单位不少,其中以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作了较多工作。表废气处理研究开发活动内容和成果多种祛级浸摘活性炭的研制和应用。碘吸附器(~HDX一1700+IDX一560DL一150Dx一1000等)活性炭除碘性能试验装置(台架)气赣”I的去除碘吸附器非破坏性检验装置(投人运行)桉电厂用总碘取样器研制(投人使用)多形态气赣碘取样器研制(用于生产)●国产煤基提摘活性炭代替果壳类活性炭气载”。I的去除附银琏胶吸附法去除气载Ⅵ。I放射性情性气体l性炭吸附法固收¨Kr滞留与回收fCO:气流中的动态吸附系数的龇定催亿氧化法去除废气中气态氚的研究废气中氚的取样和监测|H气的净化】废气中全氚取样器能研射氚蓝测仪刻度器的研制滤的改避吸附过德密封性的改连装置的改进结构形式的改进捡圄I技术和方法钛焰洼成为主要检测方法,向现场应用发展机理研究:气体和气溶胶特性噩过滤机理研究1.2废液处理电渗析是50年代发展的一项化工分离技术。填充床电渗析处理低放废水早就得到应用。骆大星等人研究用离子交换纤维高纯电渗析的无迥路短流程装置将低放废水蒸发冷凝液净化到~3.7×10q,它比填装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拆卸方便,运行稳定,材料费用低,可作为反应堆低放废水的操作单元。王守谦等人研究成功一种快速拆装新型电析渗装置,采用小膜堆组件,立式安放、两端旋紧的结构,组装及更换膜堆快速方便,受辐照少。对蒸发处理工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作了较多改进⋯,如在蒸发器供料系统上增设软水器,使蒸发器结垢速率明显下降,筛选优良抗泡剂,稳定操作工艺,防止二次●蒸汽雾抹夹带等,使蒸发器净化效率可高达10-10。此外还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6‘的节能热泵蒸发装置,试验处理低放废水、造纸厂和印染厂废水等都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在离子交换技术处理废水方面,研究缙云丝光沸石和斜发沸石在低放废水处理方面有86较好作用。为延长树脂使用寿命和减少再生座液,清华大学棱能研究所正在进行CO: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在过滤技术方面,为秦山核电厂研制的折叠式过滤器,可去除小到5的颗粒,。1.5固化技术水泥固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对蒸发残渣、沉淀泥浆、含氚废液ni、偏铝酸钠废液⋯、有机废液u等多种废液的水泥周化配方作了研究,提供了工艺配方和实验室固化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开发了翻转滚动法和桶内搅拌法水泥固化装置u。王韧等人研究了核电站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吴天宝等人开发了用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固化含氚废水”’。沥青固化七十年代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就开发双螺杆挤压机,设计制造了螺杆长3m,7段加热,处理能力为每日1.5t蒸残液的中间装置,1985年进行了热验证。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为后处理厂设计了3.7m高,加热面2.5m工业规模薄膜蒸发器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