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经典通用课件材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7-2018-2019学年度上华安一中高三年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工夫:9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工夫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以下每小题所给选项只需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本来的风俗习气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有益于文明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明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政府倡导工商皆本D.主张实行重商主义政策3.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注重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注重与商人阶层关系的次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求B.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倡导“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有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B.顺应时期变革潮流C.争取思想学术阵地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5.《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地位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地位偏高,必然是本家本家人;推手地位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类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是判断亲疏的独一根据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礼乐制与宗法制相反相成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6.三代政治权势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化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取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彻底崩溃7.读东汉时期我国东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省分地点铁器物品种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东北农业普遍完成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东北次要消费工具C.铁器在逐渐向东北地区推行D.东北冶铁技术程度领先全国8.秦始皇在一致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次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以下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益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D.促进了封建国家一致的进程9.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致使“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文明已然不合国情B.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C.传统观念遭到严峻应战D.学习东方已成社会共识10.《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之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入不改者。’”据此可知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遭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无量制暴政的功能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11.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本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使王国领地减少,中央集权加强B.构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12.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景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呼应。朱绍侯意在阐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益于推行新的消费技术B.吸纳流民,保护社会不变C.要挟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13.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第六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中央集权与君主独裁制度的诞生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齐备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点皇权独裁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A.燔诗书而明法令B.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C.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14.下图为新疆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