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散文比较.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潮》散文比较.docx

《观潮》散文比较.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潮》散文比较观潮散文比较2022-03-1219:00:01小编:admin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两本有影响的回忆录:一是周密的武林旧事,另一是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祖籍济南,曾祖父在靖康年间(公元1126)随宋室南渡,寓居湖州。周密在理宗淳祐年间曾做过义乌知县,南宋亡国后隐居不仕,以保存故国文献为己任,网罗采撷,著述颇丰,今存有武林旧事、癸辛杂识、〈齐东野语〉多种,具有较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周密又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早年词风清丽,格律精切,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中年以后与爱国词家张炎、王沂孙等结社唱和,词风转向低回婉转,多故国之思。吴自牧为钱塘人,生平已无考,但从他把回忆录定名为梦粱录,并在序中感叹“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个满怀亡国之痛的宋末遗民。这两本书都是回忆南宋都城临安一带的山川风物、都下盛况及典章文物,借此来抒发故国兴亡之感。两书中都有一篇描述八月钱塘江潮及杭人观潮盛况的文字,题目都叫观潮,应当说,文字都很优美又贮满情思,但如从把握生活的准确度以及寄寓感慨的深沉这些方面来看,周、吴二文却有高下之分,这从下面的分析比较中即可看出。这些方面来看,周、吴二文却有高下之分,这从下面的分析比较中即可看出。所谓观潮,指的是观赏钱塘江入海处,因海潮倒涌入江内而形成的奇观。钱塘江古称浙江,发源于安徽境内的休宁县板仓山,在安徽境内称新安江,进入浙江境内称富春江,过了闻家坝才叫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是天下山水佳丽之处。李白称赞新安江是“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南朝的朱元思说富春江一带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但其下游的钱塘江却是奔涌在浙东平原之上,江面壮阔、浩浩荡荡地在杭州湾注入东海。大海潮汐本是受月球引力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各条江河的入海处皆有,但钱塘江的入海口呈喇叭状,外宽内窄,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左右。海潮自外涌入,受约束越来越紧,浪涛自然会越来越汹涌;况钱塘江流量又大,(它是黄河流程的十一份之一,流域的十五分之一,但流量却几乎相等)对其阻遏比别的江河更为有力,因此掀起的潮头更高。特别是水流量最大的夏季,海潮与江流搏击,潮头可高达三点五公尺,落差可达九公尺,其声浪如雷霆震怒,倒海翻江。古人形容为“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钱塘潮以阴历八月十八日最大,观潮最理想的地点是海宁县盐官镇。自唐朝以来,海宁观钱塘大潮已成风俗,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一词中回忆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南宋在杭州建都,朝廷规定每年八月十八在海宁江面检阅水师,届时还有“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各种水上技巧。我国古代作家大概从庄子起,就开始了对钱塘潮的咏歌,其中,以宋代词人潘阆的忆余杭最为出色: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乃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心尚寒。不难看出,周密的观潮在表现对象和气氛描绘上,显然受了这首词的影响,只不过由于体裁的不同,它表现得更为细密、更加准确,同时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