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用户编辑精选必看】.docx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大班教案【用户编辑精选必看】.docx

幼儿园大班教案_194.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活动准备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活动过程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1、认识电池。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发现问题: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7、。六、讨论: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七、结束。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图形经验,区分方形和圆形。2、知道在同一物体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圆两种形状。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1、圆形的物体(如圆镜子、碗、脸盆、笔筒、转盘等)和方形的物体(如毛巾、拎包、书、小方凳等)若干。2、同时具有圆形和方形的物体若干,如电话、钟(外框方形和钟面圆形的)、饼干箱、纸巾盒等。活动过程:一、引出故事:1、介绍故事名称——方脸和圆脸,猜猜故事里可能会讲些什么?2、介绍主人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并认识他们的外貌特征(方和圆)。二、理解故事1、讲述故事开始至“吵着要分家”。——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怎么了?——介绍方脸公公的东西和圆脸婆婆的东西,发现分类的依据。2、初次尝试根据形状分类。——出示需要分类的物品,说说有些什么。——摆弄物品进行分类。——观察分类的情况,判断:方脸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圆脸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圆的?3、继续讲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问题。——哪些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争着都说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再吵架了?三、迁移经验回忆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没有同一件东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圆形两种形状特征。活动延伸:1、请孩子继续观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圆的物品,将图片和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布置在一起,相互交流。2、改编故事《方脸和圆脸》,试着编画《红脸和白脸》、《三角爷爷和梯形奶奶》等故事书。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与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逐渐展开,对于习惯计算课的我来说,有了一定难度。如何让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故事中蕴含的数学中——重点突出感知圆与方形的'交集的这一元素。所以把握好本次活动的主旨,让故事为数学所用,体现出故事本身蕴涵的数学思想十分重要。1、前期经验的准备充足:我在开展活动前请家长配合本次活动带领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找家中的圆和方形的物品。所以在活动中,当问及幼儿这方面的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还是很积极,答案也是很丰富的。2、提问的语句需要精心组织:既然本次活动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那教师的提问重点就应该放在图形感知上。教师在第一环节介绍主人公时,应重点让孩子观察公公婆婆的不同脸型(方和圆),忽视掉其他无关元素。环节中有一处的提问我放弃了回应幼儿的提问,幼儿说分家就是离婚时,我没想到幼儿会说出离婚这个词,于是我就用了“哦”简单带过。其实可以正面回答幼儿,告诉他“嗯,这是你的理解,离婚也是分家的一种”来予以回应。并解释分家的真正含义——将家里的东西一分二,一些给公公,另一些给婆婆。“你们猜猜,公公和婆婆都会拿走什么形状的东西啊?”这样成功地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方面,不再纠结于分家的这个问题。3、故事内容不够贴近生活,可否自己适当地改编:例如在讲到故事中又有方又有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