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教学内容分析:《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中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的第二框题。本节内容由“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和“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受教育个人和国家的角度阐释了受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个层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从要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对自己的要求等角度为学生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方法指导。让学生反省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在终身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业做出规划,为更好地珍惜受教育权利和履行受教育义务大好基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教材从法律的角度,强调学习、受教育的重要性,这给学习加上了几分庄严的色彩,而让学生认识权利的神圣、义务的庄严,努力学习,这正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初中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厌学、辍学现象。学习仅仅靠兴趣就难以支撑,它更需要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而加强学习意义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一种基本权利,是丰富完善自己的需要,也是一项基本的义务,就会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在初中阶段,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家长由于认识、经济上的原因,过早地让子女辍学的现象还存在。因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权利义务观念,提高维权能力,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重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难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用情景体验法、小组合作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课时安排:计划用1课时授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放牛娃的愿望”(摘自《青年文摘》)一位记者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巧遇一个放牛娃。他们之间进行了如下一番对话:记者:孩子,你放牛是为了什么?放牛娃:赚钱盖房子。记者:盖房子是为了什么。放牛娃:结婚生儿子。记者:那你儿子将来干什么呢?放牛娃:放牛啊!记者:……问:看了上述对话,你有何感想?二、交流探究,课堂互动:(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相关链接:课件展示宪法和受教育法有关公民受教育的法律条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受教育的法律条文,初步感知受教育做为权利和义务对公民的重要性。2.(1)故事探究:《知识改变命运》课件展示故事材料:姜小燕----一个农家女孩,和几个同乡一起来到北京闯荡。打工之余,她坚持学习,四年间,她参加了大学专科和本科的自学考试,最后还拿到了英语六级证书,并且已经能和老外简单交流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小燕和同乡来到了北京人力资源市场,很快她被一家外企聘为部门主管,月薪6000元,而几个同乡却无人问津,依然过着辛劳的打工生活……问:是什么让她从清贫的农家女成了企业高层白领?(2)故事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改变生活或命运的人和事?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3)交流探究,得出结论问: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联系小燕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小故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发言,师生合作探究,共同得出结论“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3.(1)关注国家的发展视频展示反映国家发展的系列图片(展示的系列图片中有嫦娥二号、中国高铁、国产月球车、克隆牛等等,它们都深刻反映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问:祖国取得辉煌成就,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答案:科学技术问: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靠的是谁?生:高素质的人才问: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什么?生:教育。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得出结论:我国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2)感受伟人名言: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亚里士多德(3)深层探究:A.如果公民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对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B.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师生互动探究,得出结论: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4.小结第一板块内容。经济发展教育人才科技增强竞争力权利得以实现(二)、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1.阅读课本材料《马燕日记》想一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