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由绿色猪肉事件带来的反思摘要:一张小小的、绿色的有机认证标识,就可以让普通的蔬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消费者愿意为有机产品付出不菲价格。但追求饮食安全的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并非都是在为健康付费,而往往是在为“认证”埋单。关键词:食品安全诚信;绿色,有机食品;标签陷阱正文:近些年来,人们在食品里学到了化学知识: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油条里认识了明矾;从银耳、蜜枣里认识硫磺;从木耳里认识硫酸铜;从牛奶里认识了三聚氰胺。食品安全诚信问题一直在被大众所讨论。而最近,新华社又曝光了有关有机农产品以假乱真的情况。沃尔玛超市四川分店涉嫌用普通猪肉冒充绿色食品猪肉销售,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冒充高价“绿色食品”认证猪肉。一时间又掀起了大众的热议和关注。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正在经历一个从以数量需求为主向更加注重质量加速转变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快增长。而绿色食品作为一种优质安全的食品日益受到百姓的青睐。而“绿色有机食品”也在一夜之间身价倍升,在某有机连锁超市,我们看到4个“绿色”玉米卖25.98元,辣椒卖21元/斤,胡萝卜的价格是19.99元/斤,小白菜,每斤售价9元,价格比普通蔬菜要高出数倍。另外,市场上的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元。,这些食品之所以贵得让人咋舌,全是因为它们身上贴着“绿色有机食品”的标签。先来看看何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中国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专业机构认证,被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事品应该是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也就是说绿色食品与一般食品相比具有产地环境、全程监控、标志管理3个明显特征。其产品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对原料产地及周围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等因子进行严格监测,必须确保环境安全、适合生产绿色食品,并且在生产及加工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管,以保证生产品质量,同时,产品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手段实行标志管理。但是,我们见到的那些所谓的“绿色食品”真的都是此“绿色食品”吗?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利用认证食品的招牌来挂羊头卖狗肉。据报道,一些企业为了得到认证,不惜交高额的“认证费”得到经过“修饰”的有机检测报告。而超市更是将一些从普通农产品中心批发过来的蔬菜直接贴上有机标签进行售卖。有些商品上标有“无化学农药、无化学添加剂、无人造色素、无转基因成分”等,贴有有机认证标签,却没有认证单位。一款贴着“绿色食品”的杨桃,其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个“心”形,与国家统一发放的绿色食品标志完全不同。而在淘宝网上类似这种山寨的绿色食品标志,卖家开价是一分钱一个。而在超市的另一个区域一款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鱼泉榨菜,经过在中国绿色食品网站上查询时,发现这款榨菜,其绿色食品的标志也已过了有效期。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但市场上出售的有机产品却很少标注有效期限。这些做法可以说是严重欺骗消费者,故意混淆视听的行为。消费者的盲从,消费者对此认识不够,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何为有机产品,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往往笼统地认为,它是没有污染,食用起来更加安全一些的食品。有机蔬菜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一个相关人员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使用有机肥得花好几千元,成本约是化学肥料的20倍;在前期的生态环境改造、土壤改良方面,每亩地的投入是1.5万元,而种植普通食品是不需要这笔钱的,人力成本方面,人工除草一亩地要花费3000元,而如果使用除草剂只需几十元;再加上损失风险、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正因其苛刻的种植条件,自然身价不菲。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概念混淆不清,让一些商家钻了空子,不管有无使用农药,其产品统统向有机靠拢。一些认知上的不足,加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消费者对于选择有机产品时显得饥不择食。挂名“有机”的产品充斥市场。对此,政府应不断加强监管机制,建立有机产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