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卷.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盘龙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7个小题,;满分90分,与物理共用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H-1C-12O-16Mg-24A1-27Ca-40Fe-56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涂黑)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2.吸烟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禁止吸烟”的图标是A.B.C.D.3.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有钠、钙、铁的含量,这里的“钠、钙、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读液体体积D.闻药品气味5.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B.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排放C.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7.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8.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B.砷的原子序数为33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9.2024年是奥运年,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D.产生蓝色沉淀10.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试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11.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C.钛合金的硬度比纯钛更大D.超高强度钢属于一种铁合金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01602反应后的质量/ga022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a=4B.丁可能是催化剂C.丙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0:16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14COH“”.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2和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D.该反应生成物中只有一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