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长兴城镇化进程——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摘要:村两委换届,是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增添动力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换届工作换什么?不仅参选者要思考、当选者要斟酌,换届工作组织者更应慎重对待,既是换届工作的得力支撑,更是当选者履职的目标和方向。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对于推进以党内和谐促进农村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两委”换届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选出一个什么样的带头人,对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至关重要。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农村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尊重党员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营造党内政治生活中浓厚的民主氛围,调动党员积极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提高参与意识和依法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意识。长兴农村换届选举的现状此次换届选举包括村党委及村民委员会,共涉及27个村居。村居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今长兴镇正处于三个功能岛建设的关键时刻,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工作的好与坏不单单影响着一个村的建设与发展更影响到整个长兴的建设与发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使得长兴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二、此次选举中所面临的问题(一)长兴发展中所产生的矛盾对此次选举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三年,长兴在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人民与政府职能部门或是村委会的各类矛盾。一部分选民们就会把在开发建设中所遇到的矛盾集中在此次换届选举中,主观地把换届选举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等价起来,认为解决这些矛盾是选举的前提,不解决矛盾就不选举。(二)农村村民对民主政治权利认识不高。村委换届选举是一项法律性强、操作严密、敏感度高的工作。选举环节多、过程复杂,对选民民主意识、文化素质和独立判断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目前还有一些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民主锻炼和熏陶的机会少,以至对换届选举漠不关心不重视、不尊重自己的政治权利。因此,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换届选举认识不清,乱选。二是对村干部缺乏信心弃选。三是有抵触情绪故意“错选”。四是选民谁给好处就选谁,盲目随从投违心票。五是选民对换届选举十分看重把选举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把换届选举看成是实现小团体利益的一次机会。(三)农村村民流动性加大,选民难以集中选举。调查摸底的情况看,首先外出市区工作的选民占了相当的比例,甚至长期不在村,由于村民委员会选举时间跨度较长,外出较远的村民不愿意回来参加选举,委托代写选票又受到有关规定的局限,增加了选举组织的难度。其次,由于长兴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各类拆迁,征地,造成了人户分离,使得选民登记困难,更无法集中到户籍地参选。(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出现年龄梯队脱节,选人用人面窄。农村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现在年轻人大部分常年在外发展,而留在家里的往往是父辈,祖父辈人群。这些人群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不适合进入村两委班子。此外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也普遍偏高,并且农村党员发展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党员队伍出现老化并脱节现象,选人用人面就更小了。三、关于做好村居换届选举的建议村居换届选举工作是一个法规性强、程序规范的工作,事关选民依法行使权利的一件政治大事,涉及工作面广、群体大,稍有不谨,各种矛盾将会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依法推进。下面对本次换届选举提出些建议:(一)夯实基础,优化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村(居)换届选择举工作的调研,摸清村(居)情况和民意,掌握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合适的选举方式、适合人选、可能参与竞选的人员等,全面分析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利弊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二是加大舆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基层组织选举条例》、《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对党员、选民进行正确引导,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二)清理财务,严格抓好村务、党务公开,亮明家底。在换届前,要组织力量、集中时间对各村(社区)三年来的财务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在全面公开,通过审计理财,避免群众产生误解和猜疑,妥善处理好财务方面的遗留问题,为换届选择举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三)切实排处各类矛盾和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认真梳理总结本届村(居)民委员会所做的各项工作,排查、调处好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矛盾,依法落实群众合理诉求;二是完善“组团式”走访服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