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比例尺2.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fēnlèi):§7.2地形图的分幅与图外注记/2、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3、1:5万、1:2.5万、1:1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2、矩形(jǔxíng)分幅/§7.3地形图图式(túshì)三、地形图图例(túlì)二.地貌(dìmào)符号——等高线等高线平距——相邻(xiānꞬlín)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二)、典型(diǎnxíng)地貌的等高线://///(三)等高线的特性根据前述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情况,可以归纳等高线的特性如下:(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2)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由于一幅图所示的范围有限,如在本图幅内不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仍最终自成闭合;(3)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在悬崖处的等高线虽然(suīrán)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4)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pōdù)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pōdù)愈缓,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pōdù)相等;(5)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6)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向高处。(四)等高线的种类1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2计曲线: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级首曲线描绘(miáohuì)一根较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首曲线上不注记高程。3间曲线: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加绘间曲线。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1/2,故也称半距等高线,一般用长虚线表示4助曲线:如采用了间曲线仍不能表示较小的地貌特征时,则应当在首曲线和间曲线间加绘助曲线。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1/4,一般用短虚线表示。//7.4地形图的测绘(cèhuì)前准备工作三.控制点的展绘例:展绘控制点A(647.43,634.52,4.50);B(913.46,748.63,6.45)。§7.5模拟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cèhuì)2.视线(shìxiàn)倾斜时二、经纬仪法测图(二)步骤(bùzhòu)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dìxíng)、地貌特征点上。地貌(dìmào)取点方法图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fēnbié)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6、展碎部点:在图纸(túzhǐ)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等高线的绘制(huìzhì)方法8.地形图的检查、拼接(pīnjiē)与整饰三.大比例尺数字(shùzì)地形图的测量方法简介§7.6地形图的基本(jīběn)应用3、确定图上直线(zhíxiàn)的坡度四、按限制(xiànzhì)的坡度选定最短线路然后,将两脚规的脚尖设置为25mm,把一脚尖立在以点A为圆心上作弧,交另一等高线1’点,再以1’点为圆心,另一脚尖交相邻等高线2’点。如此继续直到B点。这样,由A、1′、2′、3′至B连接的AB线路,就是所选定(xuǎndìnɡ)的坡度不超过4%的最短线路。从图中看出,如果平距d小于图上等高线间的平距,则说明该处地面最大坡度小于设计坡度,这时可以在两等高线间用垂线连接。此外,从A到B的线路可采用上述方法选择多条,例如,由A、1″、2″、3″至B所确定的线路。最后选用哪条,则主要根据占用耕地、撤迁民房、施工难度及工程费用等因素决定。/计算由山脊(shānjǐ)线围成的面积。在修建交通线路的涵洞、桥梁或水库的堤坝等工程建设中,需要(xūyào)确定有多大面积的雨水量汇集到桥涵或水库,即需要(xūyào)确定汇水面积,以便进行桥涵和堤坝的设计工作。通常是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汇水面积是由山脊线所构成的区域。如图,某公路经过山谷地区,欲在m处建造涵洞,cn和em为山谷线,注入该山谷的雨水是由山脊线(即分水线)a、b、c、d、e、f、g及公路所围成的区域。区域汇水面积可通过面积量测方法得出。/六、面积计算法1、几何图形(túxíng)法当欲求面积的边界为直线时,可以把该图形(túxíng)分解为若干个规则的几何图形(túxíng),例如三角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等,如图9·14。量出这些图形(túxíng)的边长,这样就可以利用几何公式计算出每个图形(túxíng)的面积。将所有图形(túxíng)的面积之和乘以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的平方,即为所求面积。2、坐标计算法如果图形为任意多边形,且各顶点的坐标已知,则可利用坐标计算法精确求算该图形的面积(miànjī)。如图9·15,各顶点按照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