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的沙盘模型,这向我们讲述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外交活动。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合西域的一个叫做大月氏的国家夹击匈奴,因为在我们大汉帝国建立初期的时候就饱受北方一个叫匈奴的侵扰,高祖刘邦就曾被围于白登山之上,后得以脱险,但是大汉帝国和匈奴的关系就是战争和亲在战争,贯穿了我们整个大汉王朝。虽然这次西域之行并没有达成其军事目的但是转接而来的商旅目的却慢慢发展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原始路线就是以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的为基础的。《史记》上对于张骞最公正的评价就是“凿空西域第一人”。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经历了战争——和亲——战争这三个历史阶段。西汉初期,匈奴经常袭扰汉朝北部边境,但当时国力不支,军事上无法对抗匈奴,只能采取防御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和亲来暂时稳固边防。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大,良马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西汉军队的作战力量,尤其是骑兵的作战能力,在一切时机都成熟的情况下,西汉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并取得了骄人的胜利。通过匈奴人遗存的文物可以看出,他们所创造的草原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很辉煌灿烂。战争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和亲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东约一公里处,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字子孟,西汉著名将领。他十八岁时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尉”。此后又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而十分伤痛,下诏令其陪葬茂陵,还命人用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着霍去病生前驰骋鏖(áo)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从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卧牛等。雕刻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自愿请求出塞和亲。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不但是和平的使者,同时,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也带到了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之久。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建墓葬,并奉为神仙。王昭君自愿远嫁异族,表现出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她的出塞,顺应当时汉匈两族人民的愿望,所以汉元帝下诏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竟宁”为和平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之皇后。当然,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主要是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所决定的,绝不可能是仅凭一桩婚姻关系造成的。王昭君毕竟是封建制度的一个牺牲品,她一生多少有一定的悲剧色彩。王昭君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她出塞的深明大义与无可奈何,深得人们同情,这是“昭君出塞”这个故事能过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HYPERLINK"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A00010016/13043762.html"\o"古人为何\“同姓不婚\”?"”?[2010-11-12]当前类别:HYPERLINK"http://www.confucianism.com.cn/"首页>>HYPERLINK"http://www.confucianism.com.cn/category.asp?cataid=A0001"新版国学>>HYPERLINK"http://www.confucianism.com.cn/category.asp?cataid=A00010016"国学考古石鼓制作于什么年代?发布时间:2010-11-1216:20:59被阅览数:105次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0个石鼓,是我国传世的珍贵文物,有“刻石之祖”之称。刻在石鼓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唐朝初年,石鼓在天兴(今陕西宝鸡市)三畴原出土,共10个,其形制四围圆而见方,中间微侈,顶圆底稍尖削,上狭下大,直径1尺余,高2尺。在鼓周分刻着10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内容是记述国君游猎的情况。因此,前人也称其为“猎碣”。猎碣之名,始见于唐代窦《述书赋》窦蒙注。又因石形似鼓,前人称刻在鼓石上的文字为“石鼓文”。石鼓文之名,始见于唐代张怀瓘《书断》。石鼓出土后,即散弃于野。五代战乱后散失,宋初又复聚。宋司马池移到凤翔府学,亡其一鼓,后经宋向传师访求,才又配齐。宋徽宗时移置开封,用金粉涂其文,以示贵重。金人破宋而北掠至燕京。抗战时期,在马衡的主持下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