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务部2024年工作计划一、医疗服务能力1、科室优势病种数量及住院患者中医优势病种覆盖率1)科室中医优势病种数量≥2种2)住院患者中医优势病种(前3位优势病种)①内科类别科室应≥30%②外科类别/妇产科应≥5%③康复科应≥35%④肾科≥35%2、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应≥30%3、出院患者中应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标准≥60%)①内科类别科室应≥50%②外科类别/妇产科应≥30%③康复科应≥60%④肾科应≥60%4、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标准≥8%)康复科门诊≥6%5、按照巜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的技术目录,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全院≥30种)①内科类别科室应≥6种②外科类别/妇产科应≥5种③康复科应≥8种④肾科应≥6种6、临床路径管理(入经率≥50%,完成率≥70%)1)科室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2种2)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①内科类别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应≥20%,完成率≥70%②外科类别/妇产科应≥20%,完成率≥70%③康复科类别应≥30%,完成率≥70%④肾科临床路径入径率≥30%,完成草≥70%医务部将制定医疗质量考核细则,加大对服务质量的考核力度。并纳入到绩效考核。二、医疗质量指标1.住院患者出院后0-31天非预期再住院率(监测数据)2.手术患者术后48小时/31天内非预期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率(监测数据)3.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监测数据)每月统计以上数据,并按季度做出分析汇总,做为2025年医疗质量指标的基础数据。三、医疗安全1.每百出院人次报告不良例数2.住院患者医院内跌倒或坠床所至髋部骨折发生例数和发生率3.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4.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血液透析所致并发症发生率6.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率7.给药差错发生率8.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每月统计以上数据,并按季度做出分析汇总,做为2025年医疗质量指标的基础数据。对于不良事件造成的医疗纠纷,参照医院医疗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执行。四、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1.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2.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3.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9〕620号)4.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9〕854号)5.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20〕13号)6.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22〕161号)7.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22〕161号)8.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22〕161号)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与各相关科室充分沟通,做为统计检测数据整理汇总,做为医院科室发展、专科建设的重要依据。五、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严格加强限制类医疗技术的管理,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医院相关管理要求,做好限制类医疗技术的申报、审批、监管及数据报送工作。对于科室未进行报备擅自开展的,按照相关制度及照成的后果进行处理。六、临床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一)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剑1、医务部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实行医疗质量管理院、科两级责任制。2、充分发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作用,调整人员组成和职责,使其符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承接、配合各级质控组织开展工作,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落实并解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医务部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持续精进。4、医务部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流程,充分发挥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5、各临床医技科室应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学伦理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医务部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并跟踪整改效果。6、各临床医技科室开展诊疗活动时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完善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和管理措施。7、医务部进一步完善全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