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努力****南绿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doc

(完整word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和特色。通过总结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主要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存量和增量改革以及供给与需求来分析总结,并由此提出对我国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政府与市场;存量与增量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31021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概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1996年,这个时期基本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其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环境比较宽松,农业保险的发展走的是先扬后抑的路线。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由此,我国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开始打破,有了专门为农村提供信贷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银行。1979年,农村营业所和农村信用社就是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组织和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86年,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开始占到一定比例,并开始发放贴息贷款。农业银行为支援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农业银行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集一体的行为直接导致银行资金运行混乱,这也就直接催生了农业发展银行,并拓展了银行业务范围,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全力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1982年以后针对农村信用社官办色彩浓重的特点提出了应坚持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1996年以后,随着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现行社脱钩后,基本上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的政策性金融组织架构。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政府对非正规金融保持的是比较宽松的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多次提到过要适度发展农村民间信用和农村各项保险事业。当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以及农业保险迅速发展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第二阶段为1997年至2002年。农村金融机构还是三足鼎立结构,重点在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此同时,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受限,农业保险业务开始逐渐萎缩。自行社脱离之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围绕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体制,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同时国务院要求改革要因地制宜以及分类指导。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农业银行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收缩乡镇网点,积极巩固县城优势并大力开拓城区业务。而这个阶段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业务受到压缩,非正规金融机构也遭遇发展的寒冬,并于1999年开始了全国性的清理整顿工作。除此之外,此阶段国家基本没有出台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第三阶段为2003年以后至今,这一时期新的金融组织形式陆续出现,农业保险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除了机构本身进行积极的改革外,许多政策开始关注配套机制的建设问题。2003年随着国家关于审核农村信用社改革文件的出台,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帷幕正式拉开,许多试点省份的省联社纷纷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相继组建。截至200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波及到21个省区。农业发展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上市,支持三农发展业务不减。2006年,银监会还发文允许新设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组织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三种类型机构,可以说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最具开创性的金融新政,受此政策影响,全国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增加。农业保险摆脱低迷状态,发展步伐稳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国家出台的政策以农村金融相关配套机制体制建设为主,尝试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金融信贷担保机制,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积极提供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发展监管,以更好的为三农发展服务。2如何看待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其一,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总体更加注重的是机构改革而轻视体制建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存量金融机构改革为主,改革模式多采取一刀切形式,增量机构改革表现得既不突出也没有连续性,改革的进度更多的是停留在示例层面。很长时间来,这一做法都没有得到根本上的纠正。存量机构改革多局限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者之间的数量增减上。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无论怎么改革,都是局限在金融机构本身的改革或体制改革上。太过注重体制改革而忽视相关配套机制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潮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相关配套机制建设,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当下迫切需求。其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化的进展过慢,受行政干预影响太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市场化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