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历史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

高三历史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刺史制2.“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诗句中描述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商业发展情况?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4.英国科学院院土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①《武经总要》②泥活字版③转轮排字盘④架火战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5.下列书法作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⑧④②D.①②④③6.《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内容如下:“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7.右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8.下图是《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原文照片,关于这一宣战布告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国民政府在南京发布B.八一三事变后发布C.发布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D.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下发布9.卢梭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0.20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C.《狂人日记》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1.根据国内学者计算,中国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是A.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B.第一大工业是面粉业,第二大是纺织业C.重工业超过了外国资本D.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2.胡适于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是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货倾销中国C.中国政府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D.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确立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3.“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时期C.建国初期D.文革时期14.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A.三大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开展不结盟运动B.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随后日本首相访华时带来的卫星通讯地面站,引起了中国科学家对卫星通讯的兴趣。当时周总理不无遗憾地说:“可惜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这一遗憾被打破是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