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人物.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百年历史人物.docx

百年历史人物.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百年历史人物第一篇:百年历史人物南宫中学首任校长齐福丕在南宫中学我经历了高中三年,2009年南宫中学举办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河北省南宫中学是河北省首批办好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初建于1909年,是冀南地区创办最早的中学。这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世纪名校。其创始人—齐福丕。齐福丕,是南宫中学的创始人,也是南宫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齐福丕1867年出生在南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酷爱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九年(1893)中举人。光绪廿七年(1901)至廿九年(1903),齐福丕先后在邯郸书院,直隶优等师范学堂任教员。他勇于探索教法,以新科设制,建议设省视学若干人,督促基层的教育工作。1904年齐福丕任省视学职务。不久被直隶督办派赴日本考察学务,著有《东瀛游记》一卷。归国后,任省学务处副科长。齐福丕对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小学又是教育之本。经悉心研究,他提出许多发展教育的具体意见,然上司竟不予采纳,遂愤然辞职归家。从此齐福丕专心致力于发展南宫的教育事业。他接任了县立两等小学堂的堂长。该学堂初建于光绪廿九年(1903),是南宫县城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学堂。宣统元年(1909),为使远方无资求学的高等小学毕业生得以深造,齐福丕以小学结余经费增设初级中学班。1911年开始,中小学堂分设,建立了独立的南宫县立中学堂,成为南宫及周遭县邑的第一所中学。学制初为四年,后改为三年。他坚持“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在开设国文课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新增加了英语、数学、理化、史地、博物、法制经济、乐歌等新的学科。因其在南宫办学成绩显著,直隶总督奏奖以知县之职。宣统四年(1912)齐福丕出任山东惠民知县。他十分注重教育,大力拓充学校。同时,又极力倡导依法治政。不久,回家后,因县中秩序大不如前,县里正为选人而发愁,便请他继任南宫县公立中学校长。他上任后,对学校进行了一番整治。1919年8月16日病逝于家中,年仅53岁。齐福丕先生病逝后,学校也因校长后继无人和经费拮据等问题被迫停办,直到1921年才恢复开学。虽然其间只毕业了五个班,但却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这其中有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今北京师大)的鞠海峰、庄子毅,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韩轶南、刘德泽、赵文波、李子金、魏灿东等,后来这些人都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为南宫,甚至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齐福丕先生先后任中、小学堂长,教授训练,惨淡经营,五载如一日,为南宫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开创了冀南地区中学教育的先河。南宫中学办学设施远不及大城市,然而因先生严谨务实的校风代代相传,使学校声名显赫,使学生人才辈出。在文理工教军政各界,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同时也为南宫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篇:历史人物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70、开卷有益(宋太宗)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