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梁漱溟先生民主自由思想研究.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文参考:梁漱溟先生民主自由思想研究.docx

论文参考:梁漱溟先生民主自由思想研究.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文参考:梁漱溟先生民主自由思想研究【摘要】此文作者以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中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虽“失之毫厘”但“差以千里”的结论,但也说明了中国儒家民主自由思想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相融合以为今用的潜力,同时对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给予了客观的肯定的评价。【关键词】民主自由;承认他人;平等;讲理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先生的一首白话诗《相隔一张纸》。它的最后一句:“可怜屋内与屋外,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可谓一语道破阶级之间的差别。笔者认为,用这一句来形容中西之间民主自由思想的不同,亦是恰当不过。中西民主自由的思想看似“差以千里”,近而察之,深感内部共通之处良多,却无奈这“失之毫厘”的事实却无法挽回“差以千里”的命运。笔者本文的用意,已明列于上。尚需说明的一点,此处为何将民主与自由放在一起。在梁先生看来,自由实为民主的一个部分,或为民主的补充。梁先生在《民主是什么――什么是民主?》一文中开门见山:“在我想,民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或者倾向”。梁先生将民主看做一种精神来谈,此点与张东荪先生不谋而合。如此将民主主义抬高至一种精神,也就将其的内涵延展到了“全民做主”的广度,而在实际生活中,又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尊重,只能勉强以“多数人做主”,部分地贯彻民主主义,即为民主政治或曰民主制度。由此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少数人的意见可能得不到尊重,更甚者多数人以民主的名义侵入少数人的“私事”,这样也就违背了民主主义的本意。自由应运而生。“大家的事,固应大家做主;若一个人的事,于他人无涉者,就应该让他自己做主,不得干涉。”1从这个维度来讲,自由根本上为民主政治的一种限制,目的在于使少数人的私权利至少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即自由得到基本的保障。但自由与民主主义实是一脉相承的,即自由为民主的一个补充。梁漱溟将民主视为一种精神,或者倾向,这样就不得不将自由纳入民主的视野中来,将自由作为民主的第五个要点。又因为他将中国自由之不著,视为民主不足的一大原因,所以其往往将自由与民主混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民主问题。梁先生此举颇有其用意,笔者亦以为是。由上文发展出来,民主既然是一种精神,故远非仅仅是一种制度。张东荪对此有明确的表态,“民主主义同时是个政治制度,同时是社会组织,同时是个教育精神,同时是个生活态度,同时是个思维方法,同时又是前途的理想,同时是个切身的习惯。这样,民主主义就等于传统的文化之全体。”民主由此无所不包,另一方面,可被视为民主的东西亦多了起来,中国古代也就有了民主。“中国自古富于民主精神”、“中国非无民主,但没有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之语,在梁先生的文中处处可见,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自古何以富于民主精神?梁先生对此又做了更为详细的分析。梁先生首先将民主精神细分为五点,然后就这五点与中国古代相较得出结论。“第一,承认旁人之一点,充分的有。第二,平等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讲平等,又一面讲等差。第三,讲理之一点,表现极充分。第四,尊重多数之一点,意识上有之,生活习惯上则缺乏。第五,尊重个人自由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有,又一面不然。同时在生活习惯上是忽略的。”2其中第四第五点,梁先生虽说“意识上有之”、“一面有之”,但在其他文章中已承认中国在此十分缺乏,想必在此只是为了强调中国富于民主精神而所做的牵强之举而已。中国不可能实行“多数人大过少数人”的原则,且不说在“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的皇权专制制度中,即使是在家族中也是不可能的。生活在家族中,所养成的习惯,宁是“父兄领导于前,子弟追从于后”。“取决于多数,势必祖父服从于诸孙,殊觉不可思议。”下面我们着重关注一下前三点,看这三点是否可为中国富于民主精神的体现。中国古代“承认旁人之一点,充分的有”,所言非虚。梁先生在《中国人究竟缺乏什么》说道:“中国古训讲‘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承认旁人之精神,何等明白?还有中国最讲礼让,其一种尊重旁人之精神,充分可见。”承认旁人之精神,首先需要的就是认为自己与其他人在天性上是平等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推己及人,而后承认旁人。在中国,人性相同论在《论语》中已有其迹。如:“性相近,习相远”即是也。孟子之语“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也暗含了人性相同的观点。若由此推演,中国承认旁人之精神真乃蔚为大观,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也有根本的共通之处。但所需注意的一点,中国主张人性相同论的出发点本是在于强调教化的作用,所以没有像西方那样进而主张尊重相同的人性发表出来的不同意见,因此“致半途而折入非民主的型态”。“若严格讲来,中国自始即没有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中国所有的只是民主主义的前半段,换言之,即只是人性相同的思想一点而已。”中国虽有人性相同的思想,并由此推出“承认旁人”的精神,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