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XXX∣XXXX∣X-∣,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1、打击乐器、图谱;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1、有表情的唱。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小狗XXX∣XXX∣青蛙XXXX∣XXXX小猫X---∣X---∣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活动反思: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缺点: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2活动目标:1、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愉快地演唱歌曲,准确的唱出弱起拍。2、通过欣赏、随乐念歌词以及看图仿编歌词等活动,学习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3、相关图片及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打击乐活动:小看戏。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给《小看戏》伴奏。2、教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小看戏》的?二、教师朗诵歌词,感知歌词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念歌词。1、教师讲述歌词《森林音乐家》第一段歌词。2、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音乐家,第一位是谁?他有什么乐器?他是怎样演奏乐器的?3、教师出示图片小松鼠和小提琴,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三、学唱歌曲《森林音乐家》第一段。1、引导幼儿看图片,教师放慢弹奏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2、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跟唱。3、教师:小松鼠怎样拉小提琴的?引导幼儿探索表演小松鼠拉小提琴的动作,然后,边唱边表演歌曲。四、看图仿编歌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歌曲。完整地看图表演唱歌曲《森林音乐家》。教学反思:《森林音乐家》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在听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特别是歌曲后半段“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愉快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包括后面两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大班打击乐森林音乐会教案3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2、借助图谱及"小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活动准备: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活动过程:一、借助图谱理解"小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1、小朋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