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和比较诗学教学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诗学和比较诗学教学学习教案.ppt

诗学和比较诗学教学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当比较诗学进入到中国文化语境(yǔjìnꞬ)以后,中国学术界尤其是比较文学界也开始将西方的“诗学”概念与中国的“文艺理论”的概念合在一起来使用。1983年,叶维廉《比较诗学》》《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应用》“文化模子”理论的提出叶维廉指出:用西方文学理论来套中国文论,用西方的文艺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文学作品,来印证中国文论,必然导致割裂和扭曲中国文化传统。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王建元(jiànyuán)《雄浑观念:东西美学立场的比较》、古添洪《记号诗学》、郑树森《现象学与文学批评》、张汉良《读者反映理论》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bāojǔ)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钱钟书《谈艺录》谈论中国诗歌时引证许多西方诗学例子。“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1949-1977年,比较文学及比较诗学一度(yīdù)销声匿迹1979年《管锥篇》出版,复苏。80年代初,比较诗学再呈新貌。《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大陆第一本系统的中西比较诗学专著是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一、注重中西比较诗学的文化探源;二、注重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研究;三、将中西诗学归为五大类,即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等基本问题(wèntí)。80-90年代,繁荣兴旺。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言志(yánzhì)与模仿一、可比性原则(yuánzé)二、阐发(chǎnfā)性原则二、阐发(chǎnfā)性原则理论的相互(xiānghù)渗透理论(lǐlùn)的相互渗透理论的相互(xiānghù)渗透理论的相互(xiānghù)渗透二、阐发(chǎnfā)性原则应该注意不同诗学中之类似概念的非对应性。我国文学理论界由于长期(chángqī)通过翻译的西方诗学体系来阐发文学现象,同时又采用与之类似的中国古代文论概念来佐证、说明西方的体系,以至于很多类似概念被未加辨析地、等同地使用。这种使用实则蕴含了对于不同诗学内涵的严重混淆。应对于所使用的不同诗学概念予以正本清源式的辨析学界中有种用西方名词术语给中国文学(wénxué)现象标签的现象。袁鹤翔曾严厉批评有人把李贺称为“巴洛克”诗人。有些研究者没有注意中西文化根源的探寻,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肤浅的,表面的形似或貌同的比较研究。谢天振:这种X+Y的牵强比附,可以称之为阿猫阿狗式研究。三、综合性原则(yuánzé)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