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劳动就业保障的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后危机时代劳动就业保障的研究.doc

后危机时代劳动就业保障的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后危机时代劳动就业保障研究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平稳向好态势明朗,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大,就业的“两难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求职者与招工单位的博弈中,劳动就业保障问题的解决地位凸显。本文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下劳动就业保障的缺失情况,就维护劳动就业保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劳动就业的源动力,只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就业才能得到切实保障。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这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需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将通过就业弹性带来就业水平的降低,这不仅包括就业总量的减少,也包括就业质量的恶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更是发现找一个好工作不容易。从供给方来看,2009年我国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为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毕业的611万人和去年毕业而尚未就业的近100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呈现明显下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将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得更有优势;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统计显示,目前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许多农民工被迫提前返乡。根据农业部调查,目前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1.3亿人。据此推算,大约有2000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农民工的大量失业,不但使得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内企业面临的外需环境的恶化、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原本就狭小的收益空间日趋狭窄,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时有见诸报端。在就业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同时,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劳资纠纷及衍生的问题也显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压低工资标准、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如为减少用工成本,不顾劳动合同约定,单方降低工资标准;巧立名目,以各种花样随意克扣职工工资;因亏损严重,长期无法支付、拖欠职工工资;濒临破产,席卷资金外逃,逃避支付工资等。二是没有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小企业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职工的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医疗等各方面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三是被违规辞退的职工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如劳动合同未到期,就违规解除劳动合同,却不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被辞退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二、当前稳定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如果说,金融危机给我们造成的冲击还不那么明显,那么就业危机可能会使许多人有切肤之痛,就业权利保障更是引起众人关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就显得繁重、艰巨、紧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必然成为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必然成为安国之策。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从长远上来看,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将取决于国家发展宏观战略导向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不断提高,而就业权利保障有赖于政府、法律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应该优先考虑就业岗位增加和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并且按照规定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开工建设的时候,应该同步进行对从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训工作。在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尽可能的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实行以工代赈。(二)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要兼顾就业创业。在对地方经济做远景规划的时候,既要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