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鄂教版九下《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鄂教版九下《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设计《差不多先生传》,胡适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世不认真的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胡适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集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于一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还获得三十五个“博士学位”。今天我们从他写的《差不多先生传》中可以了解他的一些思想,获得一些启示。2、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写于1924年。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的,叫做“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画出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雅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圈点美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文路,把握结构(1)分段:第一部分(1--4)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点。第二部分(5--10)记叙了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第三部分(11---12)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仿效他。三、合作探究,把握内容1.齐读第一部分(1)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其中“中国”与“全国”相连有什么意义?(3)他的`个性特点怎样?2、默读第二部分,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苟且马虎)的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例,都表现了差不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小结: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无疑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身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他还在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愚顽至极,可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简直令人不可思议。那么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呢?四、品析语言和探究写法1、读下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内涵和手法(1)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精明。(2)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3)……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2、从文章的语言和选材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笔法是___________,语言是_____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讽刺是___________。3、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可以看出传记有什么写法(归纳)(1)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2)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描写.议论和抒情。(3)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将人物的一生分几个时期来写。(4)文章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补充:《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