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是你****辉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72020年4月19日关于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关于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报告秋中文本科苏菊梅学号:17期终考试结束后,各科成绩相继出炉。面对学生的成绩,有的教师倍感欣慰,有的教师则被那些少得可怜的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班级总体成绩不理想,大多都是因为学困生的成绩太差。我于7月6日至8月10日对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3~6年级的学困生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了解石门镇中心小学学生总体成绩差的原因,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服务,并锻炼我们的调查能力。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经过观察、询问、调查,我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社会的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因此也就破罐子破摔。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自己在学习上根本没有一股钻劲。(二)外部原因1、家庭不和谐。整天生活在父母争吵不休、火药味极浓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甚至父母离异,各自另组家庭,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也形成逆反心理。2、家庭教育不正确。在该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到了85%。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进而沦为“学困生”。3、期望过高,压力过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长逼得太紧,孩子压力过大,“达标”无望,极易走向反面,丧失学习信心,从而逃避学习。4、在调查中,我发现有40%的家长对孩子平日里百依百顺,使她们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可到学校中,一遇挫折或受到批评指责就难以接受;有13%的家长则以棍棒代替教育,平日里不闻不问,一旦出现严重事件,就拳打脚踢;有8.5%的家长忙于应酬,整日以赚钱为重,对子女听之任之;有7.3%的家长自私心重,凡事从一已私利出发,不以教育孩子为重;也有5.3%的家长素质偏低,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甚至以谬论相传。5、应试教育原因。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为了赶进度,完任务,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加之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过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6、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学生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她们学习成绩的提升。7、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1、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未成年人,使其从小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家长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无论自身文化程度高或低,家庭经济状况贫或富,都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2、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观察,给她们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她们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对学困生放低要求,以达到循序渐进。同时加强督促,以保证她们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3、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经常家访。保持与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献计献策,并赢得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4、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我们要注意发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增强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