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6页第PAGE\*MERGEFORMAT1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6页中国省际物质本钱存量估算:1952-2000*本文是张军主持的研究项目“资本形成、投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78-20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2BJY129)的慷慨资助,对此,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由张军负责。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尤其要感谢许宪春先生向作者对若干统计指标的解释,章元博士有益的讨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经济发展分地区电子数据库”,孙刚同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刘明兴博士在数据方面提供的建议和帮助。当然,文责自负。张军吴桂英张吉鹏*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电话:(021)65643054;E-mail:junzh_2000@fudan.edu.con。吴桂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张吉鹏,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讨中国本钱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几次严重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重置率、基年本钱存量的选择与构造和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本钱存量。关键词:省际本钱存量固定本钱投资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一引言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讨曾经指出的,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本钱数据的计量特别重要。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讨来说,本钱数据更是不可或缺。曾经有一些研讨试图对中国的总量本钱存量进行估算,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讨按时间顺序顺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etc.,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andKhan,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2000),王和姚(WangandYao,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从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使用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来看,其资本数据可能直接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发展论坛”提供的《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所以本文对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中资本数据的评论也适用于《1952-1999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然而,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研讨的深入,实证工作对中国省际本钱存量的数据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精确估计各省区市的本钱存量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也非常成心义的工作。这是由于,第一,已有对中国总量本钱存量的估算在目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缺乏分歧的结论,所估算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见张军和章元(2003)在论文中对此所做的一个简要综述。通过对已有研讨的回顾和比较,我们试图采用更为合理的目标和方法,利用省际数据的丰富信息,估计出各省区市的本钱存量数据,如果将它们加总,就可以对已有总量本钱存量的估算进行无益的检验和补充。第二,细分省际的本钱存量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研讨非常重要,而这类研讨正在也将越来越受到研讨者们的关注(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但是就估算本钱存量的文献来看,除了一些近期的研讨开始计算分省数据,如杨格(Young,2000),宋海岩等(2003)和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大部分研讨并未进行省一级的细分的估算;而即使计算了分省数据的研讨,也都没有公布其估算的毕竟结果。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严重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严重调整。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之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而第一次严重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材料次要发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材料(1952-1995)》一书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由于这本年鉴和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