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散文阅读 过渡课 “以本为本”依托教材感知考点.ppt
上传人:努力****幻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散文阅读 过渡课 “以本为本”依托教材感知考点.ppt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散文阅读过渡课“以本为本”依托教材感知考点.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本为本”,依托教材感知考点——一篇《故都的秋》包揽散文高考所有题型【课文结构图】下面根据《故都的秋》这篇散文,训练全部问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D项,此处写声音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声”衬静,所以“喧闹”“热闹的感觉”都理解不当。答案D2.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B项,作者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文章基调也基于此。C项,没有“绘色”。D项,只是原因之一,分析不全面。答案A第二部分:主观题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第3段中的景物是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6分)答案①“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②“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③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二、阅读课文第4~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5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的秋蝉“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6分)答案①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蟋蟀、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②“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4.“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5.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描述上述秋景时,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6分)答案作者在描述秋景时,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的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些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三、阅读课文第11、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加以分析。(6分)答案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写到了南国之秋,其作用是什么?(6分)答案写南国之秋主要是为了形成对照,衬托北国秋景之美,秋味之浓,同时显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作者在开头部分点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后,接着写到了江南之秋。但那里“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因此,“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又写到了“南国之秋”,指出“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些描述,极为鲜明地对比凸显出北国之秋的秋色之美,秋味之浓,秋意之十足,饱含着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盛赞,渗透着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挚爱和眷恋。8.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悲秋,也有人认为是颂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6分)答案(观点一)这是作者写的一曲秋的颂歌。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开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还有最后的“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些句子里感受到。这些句子都直接表达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向往和眷恋之情。(观点二)这是作者写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文章总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和落寞。虽然文中有些语句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向往和眷恋之情,那他为什么用这么不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作者本人特有的忧郁气质有关。9.《故都的秋》表现的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郁”双重情感,所以作者在用词造句,运用技法时也体现了独特性。这种说法对吗?请结合具体的词句加以赏析。(6分)答案①文章在句式的使用上能够把长短句(多以短句为主)、整散句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参差错落的形式美和抑扬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