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学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doc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关心的是什么呢?除了健康以为,就是学习了。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很着急,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进行解决。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的做法很简单:打、骂、罚,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如何抓孩子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全方位抓,起码要抓五点:目的、态度、兴趣、习惯、方法。一:目的1:不教而教——在和孩子共同的游戏中,在愉快的聊天中,慢慢渗透,潜移默化。2:热处理法——孩子喜欢什么,家长要涉猎,做点理论准备。3:抓住最好的时机——和孩子谈话前想一想谈什么,有什么可利用的素材,好好设计,讲究谈话的艺术,如何提高语言水平,打动孩子,让孩子爱听听。二:态度家中要有学习气氛,这对孩子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净化。家风比什么都重要,抓孩子的学习要经常抓、抓经常、关心整个学习过程。1:学习努力不努力,刻苦不刻苦?2: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如何?3:学习有没有独立性,是否要依赖家长和老师?4: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吗?有没有信心?5:学习有没有毅力,能不能坚持?6:有没有荣誉感。愿不愿意在学习上争强好胜?7:上课能专心听讲吗?有没有小动作?注意力集中吗?8: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吗?9:能认真完成作业吗?有没有偷懒?10:做作业快不快?有磨蹭的现象吗?11:作业马虎吗?仔细不仔细?12:做完以后认真检查吗?13:每天能预习吗效益如何?14:课后及时复习吗?15:有没有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16:思维灵敏吗?17:考试害不害怕?焦虑吗?18:和老师关系如何?对后进生要厚爱,教育必须有批评有惩罚。1:批评要注意时间,吃饭时不批评、睡觉前不批评。2:地点场合要讲究,不同着别人的面,最好没有第三者在场,父母不要一起批评。3:言辞要适度,不能说粗俗的。伤害自尊孩子的话。4:态度要严肃但不能粗暴,让孩子感到你的真诚、你对他的爱。5:要注意时机,心情平静的时候容易接受意见,情绪低落的时候不想接受,容易抵触。6:注意次数,一、二次就行,不超过三次,没有效果,换另一种方法。7: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孩子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错误、用不同的方式。参考法:1:暗示式2:商讨式3:交换式(身份交换)4:自责式5:对比式6:迂回式7:爆炸式8:勉励式9:鼓励式10:比喻式三:兴趣解决厌学的策略,家长抓的太狠,反而让孩子厌学。激发学习积极性,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学习成绩等于能力乘激励。中国的家长是拍,外国的家长是托。和孩子说话注意:积极性、鼓励性、教育性。低要求、小步走,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够着。四: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叶圣陶(一):生理卫生方面的:科学用脑、科学用眼、写字握笔姿势、看书姿势、有规律的。科学的作息习惯。(二):学习方法方面的: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乐于研讨、自学、阅读、总结。(三):学习态度方面的专心、仔细认真、惜时、讲究效率、勤学、虚心、独立学习。(四):动力定型训练1:要持之以恒,天天要求、天天检查,坚持六个礼拜,不见成效不收兵。2:严格要求(五):习惯的形成还在于模仿,以身力教,用家长的模范作用影响孩子。1:以德育德2:以学促学(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追求)3:以情动情4:以性养性5:以毅(志)炼毅(志)6:以行导行7:以习惯培养习惯五:方法(一)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文盲就是不会学习的人。1:先计划后学习目标——措施(具体)——作息时间2:先预习后听讲,预习是一种自学。3先复习后写作业,要求孩子把作业当考试。4:先调整心态,再参加考试,淡化考试气氛,减轻压力,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5: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不告诉孩子得数,要告诉思路。6:先打好基础,再教记忆方法。(二)预习的方法要带九个问题看书:1:为什么是这样?2:为什么不是那样?3:增加条件行吗:4:减少条件行吗?5:哪些是重点?6:哪些是难点?7:哪些是疑点?8: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9:与旧知识是怎么联系的?(三)听讲1:基本概念2:基本规律3:基本思路观察老师表情,当老师提高声音、放慢语速、加重语气、反复强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四)复习最好的方法:过电影(今天老师讲了什么?中心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哪些没有掌握住?明天先预习什么?重点放在那一部分?需要改正哪方面的缺点?)1:基本概念要牢记2:基本公式要熟练3:基本规律要理解4:基本体系要形成网络5:基本例题要吃透6:基本疑点要攻克(五)理解消化五要素(家长要研究,然后教给孩子)1:弄清来龙去脉2:沟通相互关系3:掌握推证过程4:注意表达形式5:明确主要用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