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人教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选择题1、城市不同社区的发展程度或机能的差异,反映在社区人口迁移的结构上,下图为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分龄人口移出、移入数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分析,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人员()A.幼儿园老师B.高科技人才C.建筑工人D.医疗看护(2)从社区分龄人口的移出、移入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A.郊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中心商业区答案:A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1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由图可知,该城市社区当年的移入人口远多于移出人口,且移入人口集中在育龄的青壮年和幼年,人口结构年轻化,可以推测出学龄前的幼儿人数多,因此该社区最应增加幼儿园老师,A正确。故选A。(2)由图可知,该城市社区当年的移入人口远多于移出人口,且移入人口青壮年(15~59岁)为主,表明集中在劳动年龄人口,因此该社区最有可能位于城市的工业区,C正确。故选C。2、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地貌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地貌主要分布地区是()A.甲—西北地区B.乙—东北地区C.丙—东南地区D.丁—青藏地区答案:BD【提示】2风沙地貌冰川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海蚀柱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沙丘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故选B。(2)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地貌主要位于沿海地区,乙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丙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丁地貌主要位于青藏地区。故选D。3、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下列各题。3(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B.10000C.6000D.4500(2)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效应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DD【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4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鹿特丹是“低地之国”——荷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尽管拥有较发达的排水系统,但还是无法有效疏解暴雨形成的地表水,经常形成内涝,有人建议可以用“水广场”的方式治水。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可供人们休闲娱乐。下图为“水广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鹿特丹经常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集中B.设施落后C.海水倒灌D.地势低平(2)修建“水广场”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街道积水B.休闲娱乐C.排泄地表水D.增加地表水下渗答案:D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5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考查鹿特丹经常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2)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鹿特丹位于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A错;该城市拥有较发达的排水系统,B错;根据题意内涝是暴雨后形成的地表水,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D对;并不是海水倒灌所致,C错。故选D。(2)根据题意,用“水广场”的方式治水。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下雨后水会汇集到水池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城市内涝,平时可供人们休闲娱乐;排泄地表水以及增加地表水下渗不是主要目的。故选A。5、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A.洋流B.入海径流C.地转偏向力D.盛行风6(2)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