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小班教案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合集七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主要领域语言活动目标相关领域科学、社会萌发爱护树木和河流的情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知道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20分钟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难点:了解砍伐树木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危害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树木的作用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四幅,劳动工具及“爱护树木”的木牌【教学过程】一、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小兔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变黄了,变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幼儿自由议论,说说小溪水变苦变黄的原因。)二、感知故事,理解内容师: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香甜的小溪》。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结合图3―10、图3―11、图3―12讲述故事的“1~3自然段”),提问:图3—10小兔去河边打水图3—11小兔看见大象和野猪在拔树图3—12小兔跑去劝阻图3—13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小兔子看见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为什么小兔说大象、野猪毁了小溪水大象、野猪拔树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溪水变清了吗有什么办法使小溪水变清呢(幼儿自由讨论)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并结合图片3―13),提问: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树长大后,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种上了树,小溪水又变得清了呢三、完整欣赏故事四、交流讨论1、砍树、拔树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2、如果我们看到了有人砍树、拔树怎么办【延伸活动】1、讨论: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小树,我们该怎样关心帮助它们呢2、教师准备一些小工具,组织幼儿帮小树松土、浇水、拔野草,让小树快快长大。【活动评析】一、设计思路在这个语言活动中,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爱护树木,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了解小溪水由清变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从中懂得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并结合近期电视、报纸报道的'沙尘天气和发洪水的情况,让幼儿自由交谈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知道砍伐树木给自然界带来的危害,也给我们人类的生存带来困境,萌发爱树木爱河流的情感。二、效果分析幼儿非常喜欢本次活动,幼儿的思维一开始就非常活跃,他们说出了许多“小溪水变黄变苦”的原因,如垃圾乱扔、污水排放、乱砍树木、泥水被冲到小溪里等。通过分段欣赏故事,使幼儿较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内容。中间穿插提问,不但给了孩子自由议论和扩展思维的机会,更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在最后的交流讨论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砍树、拔树给环境造成的一些危害,并说出如何保护树木的方法,说明了本班幼儿已具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附:《香甜的小溪》小兔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变黄了,变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沿着小溪水,朝上游走去。走呀走呀,小兔看见野猪和大象正在那儿拔树。你拔一棵我拔一棵,原来他们在比赛谁的力气大。一片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嗒嗒嗒!雨点儿落下来,把泥土冲进了小溪,小溪水变黄,变苦了……小兔跑过去大叫:“别拔了!你们毁掉了小溪水。”“这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野猪和大家问。小兔要大象和野猪自己去试试。大象走近小溪吸水,泥沙把鼻子堵住了,野猪跳进小溪洗澡,越洗越黄,像只泥猪了。野猪和大象又开始比赛栽树。小兔呢帮着背树苗。树栽好了,树长大了,小溪水又变清了,清清的,甜甜的。野猪和大象当上了护林员。谁要是去毁坏树林,得小心野猪的嘴巴和大象的鼻子。哗啦!哗啦!小溪水笑着,跳着,跑着……住在小溪两岸的动物们都爱唱一支歌:“我爱小溪水,小溪水爱我。”幼儿园小班教案篇2一、授课班级:小班二、内容分析:《多变的云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幼儿对大自然新奇事物的变化,总会有无穷的探索欲望。云彩变红了、云彩变黑了,云彩变成大狮子了、云彩变成小船了、云彩变成娃娃了,这些自然变化都会不断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有趣的观察中激发体验创新拓展思维的兴趣。创新源于幼儿对自然的另一种认知,培养幼儿多感官的运用,开阔性的想象,在此过程中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天空,符合《纲要》中曾指出的:“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内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三、幼儿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但自身是潜在着创造力的。设计了让小班幼儿所熟悉内容,利用不断变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