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房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房建设规划.doc

浅析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房建设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析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房建设规划浅析彭州市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房建设规划摘要:遵循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和共享性的原则,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农村风貌。关键词:灾后重建,实地调研,四性原则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背景介绍通济镇自古为西山七场的中心,镇境内山、坝、地形俱全,幅员面积73.9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是四川省小城建设试点镇,交通四通八达,分别通往旅游胜地龙门大峡谷(银厂沟)和白鹿森林公园。“5.12”地震后,通济镇是四川省彭州市内7个极重灾区镇之一,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峻挑战。大量受灾群众住在临时安置房内,生活及其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永久性住房成为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2008年7月成都市政府颁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意见”,确立了农村地区住房重建的目标、原则、政策、措施以及资金筹措,为广大的农村地区的住宅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总体规划,通济镇被列入灾后原址重建示范镇。在通济镇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建设完成近50万平米的统规统建房。二、实地调研现场讲解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2008年底完成了第一轮方案,采用以较规则的行列式布局,为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村生活的需要,户型设计采用类似联排住宅,层层退台的形式。2009年春节前,以第一轮方案为基础完成了样板楼建设,为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要求,样板间接受了周围农民群众的参观,并对样板楼提出了修改意见和新的要求。此外,成都市领导视察样板楼之后,特别强调灾后重建中,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三个集中”的理念,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四性”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规划一批风貌各异、特色鲜明的农民集中安置点和农家院落,实现了新农村规划的创新和突破。鉴于此,我们脚踏实地,对各个安置点进行调研,为每个安置点开办讲习班,介绍设计方案,解答群众问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意见,解答疑问。制作住房意愿表,由通济镇政府配合,发放至每户。根据回收后的意愿表,设计方案作了大规模调整与修改。三、设计的基本原则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指导思想,遵循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和共享性的原则。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农村风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的均等和共享。(一)、坚持发展性根据规划,通济镇未来将成为龙门山的旅游集散地,居住区的重新选址,意味着大部份农民将转变为居民,他们何以维生?旅游集散地的形成,需要形成多方面的业态,业态所需的物质空间,一方面通过规划的商业办公建筑解决,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永久性的农民住宅。因此户型的发展性至关重要。1、根据国家政策,小区户型建筑面积分为四类:1人户,建筑面积35平方米;2人户,建筑面积70平方米;3人户,建筑面积105平方米;4人户,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根据调研结果,在住宅设计广泛采用的单元式布局并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要求。设计最终选择了联排式住宅作为统规统建房的主力户型。4人户为三室两厅双卫,3人户为两室两厅单卫,这是比例最大的两种户型,将其并联拼接,组成一个单元,两种户型均为跃层户型。3人户和4人户均有前后中三个院子,解决农具放置,谷物堆放、晾晒等实际问题。2人户为两室两厅单卫,设计在三层。采用层层退台的形式,使位于3层的2人户也有较大的晒台。1人户为一室一厅,所占比例较少,考虑到1人户多为孤寡老人,将其单独设计成两层通廊式住宅,并邻近村委会,方便照应。2、便于分家。分家是农村生活的普遍现象,跃层式的布局,既可通过户内楼梯上二楼,也可通过公共楼梯进二楼,且每层均设有卧室,4人户每层设有卫生间,最大限度满足分家需要。3、便于组合。除了1-4人户户型外,还有5、6、7人户户型,可通过联排式的相互组合满足总户型要求。4、平面设计提供灵活、可变的功能设计方案。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要,有经商的可能性时,可将一层的房间开商铺,饭馆,茶馆,自己住二层;可分可合,并尽可能减小互相干扰,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侧面体现设计即生产力。(二)、坚持多样性为避免千篇一律,设计采用多种方式表现多样性的农村住宅,体现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1、户型的发展性导致居住方式的多样性,未来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根据农民意愿,既设计了联排式住宅,也有单元式住宅。2、总图布局的多样性。安置点总平面规划按照组团式布局,围合成半私密性院落,形式多样,高低错落,产生归属感与安全感。3、建筑形态的多样性。相邻住宅单元在建筑材料、色彩、细部、屋顶等各不相同,形成丰富的住区环境,每一个安置点形成自己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