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学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线索】本单元主要内容:(一)第四课、第五课主要讲辩证的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二)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了解)(一)是(二)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正是遵循“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即“物到感觉”是经由实践来完成的。坚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即认识通过指导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不能错位。(四)总体线索(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运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引导学生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懂得,在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基础知识整合考点一:【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P28-30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扩展1】①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既不能,也不能。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扩展2】①关于物质客观性的说明:凡是坚持客观存在性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如承认规律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矛盾是客观的、社会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等②体现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典成语和俗语有:、。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是物质的。第一、从人类产生之前来看:第二、从人类产生之后来看: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要以承认自然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都是客观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注意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注意2】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社会热点: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我们必须做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处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例1】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