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听力材料).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听力材料).pdf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听力材料).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听力材料)一、认真听,定能按要求写下来。(10分)(一)听写词语。(5分)1、2、3、4、5、(二)听短文,完成问题。(5分)1、按短文内容填空:(2分)短文的题目叫,短文主要讲了、和屠呦呦三位科学家参选中科院院士而的故事。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三人与中科院院士无缘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不够。()(2)落选之后,屠呦呦的表态是:“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3)短文题目的含义是指有涵养、无怨言。()二、语言积累(32分)(一)按从少到多的笔画顺序,把下面的汉字写在田字格里,做到正确、匀称。(4分)匪瞅寢乖躯毒毅惹(二)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括号里)(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铲、岔、残、厨”这四个字的声母相同。B、“峻、囵、裙、韵”这四个字的韵母相同。C、“噎、蚀、抑、浴”这四个字的音节都是整体认读音节。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栗、逆、淋、率”用音序查字法,都先查字母“L”。B、用部首查字法查“魁”字,应先查部首“斗”,再查“9画”。C、用数笔画查字法查“裹”,应查14画。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传(zhuàn)模样(mó)缝隙(fèng)B、记载(zǎi)间隔(jiàn)奏乐(yuè)C、摩平(mā)似乎(sì)夹被(jiā)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控制、欺负、粗暴、威胁”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B、“改进错误、发表意见、增进友谊、开展活动”这四个词语的搭配正确。C、“番茄、菠菜、莴笋、蔬菜”都是同一类的词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谁不被广州的夜景所迷住。”和“有谁不被广州的夜景所迷住?”意思相同。B、“王佳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数学竞赛。”这个句子是病句。C、“柳树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这句不是拟人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桑娜与渔夫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事。B、“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两个“幸福”的意思相同。C、《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颜,更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都是鲁迅。B、《牧童》《舟过安仁》《村居》这三首都是描写童趣的诗。C、《邯郸学步》《三顾茅庐》《竭泽而渔》都是成语故事。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白杨》《桃花心木》《草原》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B、《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前后照应。C、《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都是通过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三)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1、“严峻、严厉、严肃、严格”是一组近义词。()2、“为是其智弗若与?”和“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两句话中的“为”字意思相同。()3、“流溪河大桥默默地为从化人民奉献了一切。”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详写的是腊月初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四)请按要求填空。(12分)1、根据下面句子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3分)春天,yùncánɡ()着bóbóshēnɡjī(),它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我们要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春天,别让希望在春天里kūwěi()2、请按原文填空。(5分)(1)成语填空:独出()()()梁()栋(2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1分)(3)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请按要求填空。(5分)(1)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别人的时间,就像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所说:时间就是性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正直”,正如迈哈福兹在《_______________》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课文《文言文两则》中的《___________》,这篇课文让你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