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智慧.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教学智慧.doc

浅谈教学智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教学智慧开发区中心学校王浩明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时间的长短有联系,但无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教学时间短的教师,他的教学智慧未必就很欠缺;而一个教学时间长的教师,他的教学智慧未必就有多丰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知识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更伟大、更具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育’。尽管我无法给教学智慧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认知的角度讲,智慧要比智力、能力更高、更虚灵、更富有弹性。因为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可见,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累加。如果一个人通过学习,记忆了一些东西,但他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于独立思考,更不会主动去探究和创造,那就不能说拥有智慧。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初执教鞭的我,面对一张张天真稚气的脸,常常会感到迷茫,连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清楚。后来,我便常常向老教师和一些名师讨教,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明白了要上好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使课堂充满智慧,那得先丰厚自己的底蕴才行。于是,我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学习。在工作最初的四年里,我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尝试教学法》到《给教师的建议》,不管是学科教学类书籍,还是人文类杂志,我一有空就一本一本地读。渐渐地,与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亲密接触”,使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同时,我对许多名师、大家的教学实录和授课光盘进行认真的研究,对名师上课的每个细节进行揣摩,并体会其间的意味,进而内化为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和策略。这种思维的碰撞好比播种,能够萌发新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碰撞又好比催化剂,会引发大脑思维的连锁反映。于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慢慢地使我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上信息量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依托网络这个阵地,一方面进行大量阅读,另一方面,不断与同行切磋技艺,一种“永不认输”的思想,促使我进一步积极思考,最终又孕育出“智慧的果实”,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学习与积淀,使我厚积而薄发,成为我校青年教师中的带头人。孔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管我的公开课已多次获奖,受到行家和教师们的好评,我却依然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从课堂教学语言,到新授环节的设计,到练习题的安排,总是不断加以研究,修改完善。正是这样,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且思且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课堂上,我为了追求师生愉快的智慧之旅而进行了努力。几年来,我以自身的教育生活为背景,反思自己追寻理想课堂的历程,我获益良多。的确,对教学一如既往的热爱和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就者我的教育梦想,在这条路上,我一直在执着地前行。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如今我才学会如何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我用自己幽默清新的语言、细心真诚的点拨、恰如其分的引导、睿智从容的评价、热情大方的鼓励,让智慧在教学与生活的联接处闪现,在交流与探索中创生,在预设与生成中建构。使我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旅。我想,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勤奋,靠的是执着,靠的是心中那份梦想。天书无垠,行者无疆。我一直坚信:人生的坐标,自己描画。一切幸运,都在我们自己的把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