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方法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方法篇一: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方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协会合同专用章(以下简称合同专用章)的管理,防止利用合同专用章进行不正当经济活动,保证以合同专用章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协会(以下简称公司)各有关业务单位从事经济活动订立合同可以使用公司统一的.合同专用章,行政管理单位及其他单位不得使用合同专用章。业务单位的范围由公司规定。第三条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和管理1、合同专用章仅限于订立各类经济合同时使用,不能代替行政公章。持有公司合同专用章的部门对合同专用章的使用承担全部责任。2、政公章不能作为合同专用章使用,对外不能用于订立合同等一切经济活动。3、一般情况下,合同业务员不得携带合同专用章外出订立合同,如确需携带时,应由单位秘书长批准并出具书面借据,且制定相应的保管措施后方可借出。出借人及借出人对该合同专用章在外借期间承担全部责任。第四条合同专用章的变更1、需要增刻或变更合同专用章,依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2、变更合同专用章后,应当将报废的合同专用章交法律管理部门销毁,不得私自存用。第五条丢失、变更、作废合同专用章应及时将章样发函告知有关合作单位。第六条凡因使用和保管合同专用章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违纪处理;对利用合同专用章进行违法经济活动的,要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七条本办法由秘书处行使解释权。第八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篇二: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方法第1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对公司合同的专用章管理,规范公司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及保管,制定本制度。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保管等。第2章合同专用章的'使用第3条合同专用章由企业信贷业务部统一印制,并指定专人保管。第4条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对外签订合同由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的人(信贷经理等)签章,同时加盖合同专用章。第5条合同专用章仅限用于有关合同的签订,未经信贷部核准,不得在其他文件上使用。第6条业务经办人代表公司与合同对方签订合同的,需填写“合同专用章用印审批单”,经合同授权签字人审查同意后方可用印。第7条印章管理人员对用印范围和用印手续严格审查,并对用印情况进行登记,不应为以下合同提供合同专用章。1、未经编号的合同。2、缺少审核及报签文件的合同。3、属于代签但缺少授权委托书的合同。第8条原则上,合同专用章不得携带外出使用。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带合同专用章到异地使用的,应经信贷经理批准,并到印章管理员处办理借用手续。第3章合同专用章的保管第9条合同用印后,印章管理人员应及时收回合同专用章。第10条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合同专用章交给他人保管。印章管理人员因故临时请假,应经信贷经理批准后指定临时保管人员,并做好交接记录。第11条合同专用章存放在配锁的办公抽屉里,节假日放在安全处,并贴封条,重新使用时应先验锁和封条。第12条合同专用章内容需要变更时,应停止使用并交信贷业务部予以封存或销毁。第13条合同专用章散失、损毁、被盗时,印章管理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予以处理,同时,登报挂失作废。第14条废止的合同专用章保存6个月。第15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4章附则第16条本制度由企业信贷业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第17条本制度自20xx年xx月xx日起实施。篇三: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方法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管理,规范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和保管行为,满足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公司签订的`各类购销合同。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合同专用章管理是指公司对外签订(变更、解除)合同时所使用的专用章的管理。第四条使用范围:合同专用章只限用于公司日常经营的各类购销合同签订,禁止在其他范围盖用合同专用章。第五条合同专用章的刻制程序:1、由业务部门打申请报告,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批准,交总经办留档;2、专用章的刻制由公司总经办专人负责刻制,其他部门一律不得擅自刻制。第六条公司合同专用章设专人保管(后附使用部门清单,保管人签字,总经办留档)。第七条合同专用章的使用需要签盖合同专用章的合同,应由合同承办人到合同专用章保管人处用印,如保管人遇出差等特殊情况,需交出合同专用章,并由其指定保管人,不得将合同专用章放置于办公室公共场合。第八条合同专用章管理部门(人员)职责:1、妥善保管合同专用章,不得遗失、毁损或擅自交与他人;2、合同专用章保管人要严格做好用章登记手册;3、不得擅自将合同专用章携带外出签订合同,也不得在空白合同书上加盖合同专用章,特殊情况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批准的除外。第九条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第十条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