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通用2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说《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二、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1)自学古诗,说说已经认识哪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正确。(2)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生字的巩固。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还可用“大转盘”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4)结合“故”的认记,认识“攵”这个偏旁。2、写字。本课要求书写的4个字可分两类。“目、耳”要注意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米”要提示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不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米”的最后一笔是“捺”。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加深记忆:大—头。(二)朗读感悟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2、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学生自由读,说说在读这首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启发想象,熟读成诵。播放柔和的音乐,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三)课后练习“我会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在学完这首诗后,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发言时的一些语病。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说话的内容更加充实。(四)实践活动古诗朗诵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五)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四、教学设计举例(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2、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2、配乐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五)复习生字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六)书写指导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七)实践活动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认识“思、床、前、明、举、低、故、乡”8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看图说话,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三、初步感知:课件展示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想一想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初读古诗,考查识字情况,进行识字:1、像刚才听到的那样轻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2、组内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3、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问学生认识的字是怎么认识的?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