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国高中交换生如何为自己选择课程美国高中交换生如何为自己选择课程 参加美国高中交换生项目之后,选课是中国学生的一大难关之一,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大家重点进行掌握的,对每一位申请者而言选择课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的高中具体到每所学校都会不同,美国的中学课程都很灵活,学生要自己的发挥主动性,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行动。美国教育不注重标准答案,这样会桎梏学生的创造性,更注重学生的独特的创造能力。这一点与国内教育不同。 课程参考学分如下: 英语(4学分):高级英语,美国文学,英语写作,圣经故事等 数学(3学分):基础/高级代数,几何,微积分,高等数学等 自然科学(3学分):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学,基因学等 社会科学(3学分):美国历史,美国政府,宗教学等 外语(2学分):法语,德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等 艺术(1学分):音乐,舞蹈,戏剧等 课外活动:学校提供的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体育运动,户外教学,冒险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俱乐部。 体育项目:篮球,垒球,保龄球,击剑,高尔夫球,游泳,排球,网球,啦啦队,越野,棒球等。 对于交换学生来讲,开学第一天的重头戏就是选课环节,和中国的课程大大不同的是,美国高中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全都是“选修课”。交换生必须学习一门英语课程、一门数学课程、一门历史课程(必修美国历史)、一门体育课程,还有三门选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跟国内不同的是每门课的难度都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选课是有一定技巧和经验的事情,不能完全由兴趣出发,也要考虑自己的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果需要,可以请求地接机构的辅导员给与协助。 信心大增的数学课: 数学课对中国学生来说,可算是最轻松的了。美国的数学,即使是微积分这样的课程也非常简单,每题所用到的公式不会超过两个,且都是简易的计算,即使遇到复杂计算,也可依赖计算器,美国人的数学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计算器完成的,老师在课上一般只是描述该怎么运用计算器来完成题目。每次上课,老师都会将高级函数计算器借助一条数据线投影到荧幕上,接着便开始以其纯熟的按键顺序来讲解题目—对此我一直无法适应。可见美国人的教学理念是实际运用,而非单纯的解题,这也造成了正是中西方理科教学的差异。数学课也是我最为郁闷的.一门课。因为美国的数学老师很不习惯区区一个中国高一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够达到他们的大学水平,为了打击我的气焰,数学考卷的难度从A级升至D级,最后数学老师搬出了最高等级的E卷(据称这是他为师20载所出的第一份E卷)也未能压倒中国孩子“高超的数学天分”。于是数学老师终于“屈服”,从此再没对我有半点歧视,他甚至还专门把自己无法解答的题目作为附加题添在试卷末尾,并赫然写上“BonusQuestionsforHenryOnly”(只有Henry能做的附加题,Henry是我的英语名字)以期待我帮他解答。正是有了这样一位老师,我在数学学习上越发有了奋力拼搏的动力。所谓“不打不相识”,我们之后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 独立开放的计算机课程 美国的计算机课程,老师只负责答疑和提供参考书目,其余的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每堂课的任务就是按照书本上的指示,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示例程序(program)或项目(project)。每做完一本书就意味着掌握了一种新程序的运用。学期末老师会根据程序完成的结果以及我们在一学期内各自所自学的书本数量给每个人做成绩评定。通常情况下,按要求完成两本书的学生拿到A,3本A+,4本A++,5本或以上的可拿到A+++.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和自我实践相结合,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照顾到了每个同学不尽相同的学习进度,可谓一举三得。 旁征博引的社会学课 社会学课的社区活动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无聊枯燥的,然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去当地小学(PES,PhilomathElementarySchool)陪同小学生们过万圣节。为了防止小学生晚上出门要糖(trickortreat,美国人万圣节晚上的传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