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谈强夯处理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浅谈强夯处理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摘要]浅谈强夯处理在市政道路上的应用[关键词]强夯市政道路应用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湖北省十堰市新建北京路,路基大都是切山回填工程,土石方量很大,一期工程曾因资金困难而中途停建近四年。二期工程由我公司负责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一期回填工程未经碾压,路基垫层密实达不到设计标准,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多处地段出现了塌陷、裂缝等现象。经各参建单位多次讨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即采取地基强夯方案。经过验证该方案是在北京路南路特定条件下的最佳加固方案。一、工程概况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全长8.7公里,路面宽度32米,其中:通行车干道22米,人行道每边各5米,在柳林路处设一座三层立交桥与柳林路、浙江路、天津路相联。其中北京路南段全长4.2公里,年初续建时,原拟翻填碾压路基,经调查,原填土区内有水库、堰塘、泉潭、垃圾场等,深度在6-15米,填土前未经排水,清淤,填方时又未分层碾压,而是一次性堆填,填料中含50-200厘米以上的杂石等不利因素,因翻填碾压工程量太大,后经反复研究后改为强夯法施工。路面垫层由十堰市规划设计院设计,设计要求压缩模量Es≥8Mpa;地基承载力Fk≥150Kpa。经与设计人员磋商,要求指标改为变形模量为≥8Mpa;夯后碎石上路基承载力基本值f0≥150Kpa。二、强夯施工方法及特殊地段处理1、强夯施工方法根据我单位组织各单位专家意见,强夯采用20T重锤,将锤提至路面高差5米后自由落体落下,以最后三锤累计沉降量不超过15CM为准。强夯点与点之间间隔4米,施工时呈梅花状分布,强夯点交错分布,强夯交叉进行。由于北京路地形复杂,对于一些复杂特殊地段,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强夯方案。对于北京路上的一两处9米以上高填方区,我们的方案是在高填方区一定范围内推掉3米进行翻填处理,3米以下进行强夯处理。确保路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特殊地段处理北京路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不平均。对于某些特殊地段,我们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处理。1、先排水,拟在整个场地泉眼露头处挖2―3个集水井,直径900,深8―10M,规格100的潜水泵2―3台不间断排水,使水位降至地下负5M以下。2、采用渣石坑强夯方案⑴布点用设计单位原方案即第一遍8M×8M间距,第二遍4M×4M间距,夯坑深度保持60CM~80CM(见强夯平面图)。⑵强夯经检测合格后,推填40CM,下部用18T震动碾压3―5遍。⑶填料选用2+300处山体青色石渣石块。⑷填压翻填完成后,用碎石填平排水井,并强夯处理。3、排水盲沟⑴强夯完成后将井与井之间用碎石盲沟连结,并与综合管沟连通,盲沟底部底标高为综合管沟底板向上30CM。或积水井直接与综合管沟相连。⑵碎石盲沟断面1M×0.8M,要求压实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⑶盲沟底部,应具有较好的抗透水能力,如开挖时发现有土体不密实的现象存在,则用强夯机直接夯击成槽做盲沟。三、施工试验结果以下分三个专题介绍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测试及容重测试成果。一)、平板载荷试验(一)检测装置1、加载:采用1000KN千斤顶,10Mpa和25Mpa油压表。2、反力:用100KN或120KN两种强夯锤,外加吊车端头带有大滑轮和吊钩的长扒杆。后期用约160KN重的推土机,开至加载架上。3、主梁为二根长4.8米的36型工字钢并列焊接,而支撑千斤顶的小梁为24型工字钢。吊车夯锤和推土机都压在梁上。4、观测沉降装置:采用机械千分表,量程不够续接。千分表用磁支架,支点用中南电力设计院“自动油压载荷仪”的DL-1型标准板,直径56.42厘米,面积2500平方厘米。(二)加荷、卸荷方式:1、采用逐级加载法,每组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唯第一次二级合加,直到试验过到要求为止。2、按略大于设计承载力基本值150Kpa的二倍,即320Kpa分为八级,每级加荷40Kpa,试验值超过320Kpa即可终止。3、采用快速相对稳定法,即加荷后,每15分钟读一次数,由于夯后碎石土沉降迅速,采用后三次读数之和不大于0.1mm为本级终止条件,不需作外推法计算。4、终止加载条件:1)沉降量争聚加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环形裂缝;2)累积沉降量大于0.06倍压板直径,即33.8mm;3)压力不再增加,24小时沉降不止;4)总加载量超过设计值的两倍,即320Kpa。5、卸载:每次卸掉加载值的两倍,即80Kpa。6、回弹预测:每15分钟观测一次,四次后终止,由于回弹迅速,后期改为两次15分钟读数即止。全部回零后,由看场人员隔2-5小时读一次终止。二)、动力触控测试(一)设备:圆锥重型N63.5和超重型N120两种规格重锤,探头直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