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题目: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设计报告专业: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班级:测绘1101组员:张建敬晓云黄臻宇包爱鑫罗鹏易大威陆凌指导老师:郭豫宾2012.09.09作业目的和任务范围1、作业目的:根据专业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选择最佳的布网方案,采取方格网形式的控制网布控。根据指导老师要求,布设四川建院东区四等控制网。控制网既要考虑与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四川建院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四川建院东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等,进行实地踏勘选点并记录下来做成草图交给指导老师。2、任务范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东区测区自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该地区大致以绵远河为界,以西为平原区,海拔460—561米,面积370.6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64.9%,以东为丘陵区,面积277.9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5.07%,丘陵区山峦起伏,多呈环状或脉状或脉海拔高度457—764米,相对高度多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境内最高为新中马鞍山、海拔764米,八角井镇是区境最低区,海拔473米,最低点位于通江镇锣桥凯江水面,海拔457米。2、水系概况:境内有属沱江水系的绵远河、石亭江和属嘉陵江水系的凯江,以及都江堰人民渠四、五、七期工程从区内穿过。配套人民渠干支渠12条,斗渠181条,大河民堰16条,泉堰145条,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7座,以及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6447处。降雨量:区内多年平均降雨893毫米,三条大河多年平均流量58.7M3/S,上层地下水埋深一般为8—20米。下层为20—40米。人民渠供水稳定。大部分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4、气候条件:旌阳区气候属亚热带湿和半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强度不一。常年平均气温16.0℃,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6.7℃,温差43.2℃。年平均日照时数1215.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93.4毫米,其中夏季降雨量达536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60%。季节交替时,冷热空气活动频繁激烈,形成以东北方向为主的季风。年平均风速1.5米/秒,瞬间最大风速14.3米/秒。无霜期长达276天。常年发生的主要气候灾害有低温冻害、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秋霜、寒潮等,低温冻害天气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频率70%。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经常发生。3月初至4月底发生春旱频率为40%,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夏旱的频率86%。6月底至9月初,发生伏旱的频率61%,12月至次年1月发生冬干频率40%。夏秋两季发生洪涝的频率50%,年平均发生0.75次。六级以上大风年平均发生0.86次,年平均出现雹灾0.8次。9月至11月,易发生秋霖,年平均发生1.89次,12月至次年2月,寒潮年平均发生1.52次。5、交通状况:旌阳区目前已建成通村公路433.95公里,区内村道以上公路密度达到201公里/百平方公里,成为全省路网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全区20个乡镇20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旌阳区地处德阳市中心区,宝成铁路穿城而过,在区内设了德阳东站、德阳南站两个站落,有往返成都、上海、北京、南京、郑州、西安、青岛、福州、合肥、沈阳、昆明、呼和浩特、乌西、格木尔等地的列车班次测区已有测量成果的参考利用初步任务:根据参考成果:《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区遥感图》、《建院总图CAD版》,在图纸上进行定点、定线,初步确定一个具有参考性的初步方案。任务目的:最终经过实地踏勘,进行选点、选线的修正,并将其在地面标注,最终确定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做出最后的草图既可。四、技术依据与图幅分幅:技术依据:①、《城市测量规范》(CCJ8—99)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坐标系统及图幅:①采用1954国家坐标系。②采用50*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③图幅坐标以X,Y之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④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⑤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五、技术补充规定选点应尽量选在展望良好、已于拓展的制高点上。点与点之间构成的边长、角度、图形结构等都应该完全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点的位置要保证选点标志能长期保存,以及造标、观测工作的安全。确定点位时,应保证能通视且视野开阔,选点个数应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