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导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水调歌头》篇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及重音。2.说说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二、研读品析——深入探究1.这首词在正文之前有个小序,请结合关键字词分析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明确:(1)“中秋”,交代写作时间,已暗含相思之意。(2)“醉”,苏轼因何而醉?(3)“兼”,可见本词表达的感情不止一个方面。2.那么,在这首词中,苏轼到底以月为媒抒发了哪些情感呢?这就是我们解读本词的核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及词中具体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上阕:(1)矛盾、苦闷的心情:政治上失意,使他心情郁闷,想回到朝廷做官又担心朝中激烈复杂的党派斗争使自己难以容身。(2)积极乐观的情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下阕:(1)反诘埋怨:为何月亮在人们别离之时分外圆呢?(2)旷达乐观:人月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在所难免。(3)美好祝福: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明确: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情绪,但积极的处世态度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4.品味佳句。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1)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我喜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我喜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4)我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三、拓展训练——月中有情月是文人钟爱的形象,十五夜望月,皎月当空,月明如昼,似白玉,似明镜。在这良辰美景之中,古人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们心中思故里、念亲人的真挚感情。你还知道哪些借月写情的诗词作品?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四、本词小结回顾悠悠历史,掩卷沉思,我们不禁为苏轼坎坷的一生而扼腕,为手足不能执手言欢而神伤。但当我们再次仰望当空的明月之际,更为他那挺拔的人格、豁达的胸襟而深深折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篇二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篇三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篇四【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2)学生自由诵读,并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的意思。明确: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