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寄语]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教案#导语: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2、通读课文,认识生词,遇到重要的或难懂的词语做个标记。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灯光耀眼。4、寻找灯光:在文中画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轮读,依据这些语句,学生能大概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预设: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2、自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课件出示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__,在这__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__学习,可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__。预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照亮了那本书,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自读课文,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1)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出示引导文字)“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____次是_____(谁)在_______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baihuawen.cn了________,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明确: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教师可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多好啊”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