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郭焯莹父子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湖南师范大学馆藏郭著.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郭嵩焘郭焯莹父子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湖南师范大学馆藏郭著.pdf

郭嵩焘郭焯莹父子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湖南师范大学馆藏郭著.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郭嵩焘郭焯莹父子楚辞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湖南师范大学馆藏郭著稿抄本为中心陈松青【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8页(P52-59)【关键词】郭嵩焘;郭焯莹;楚辞学;索隐【作者】陈松青【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9郭嵩焘(1818-1891)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学者,其子郭焯莹(1872-1928)是清末民初著名楚辞学家。父子二人的楚辞学成果,除郭嵩焘《史记札记》(其中涉及《楚世家》《屈贾列传》)、郭焯莹《读骚大例》已刊行外①,郭焯莹所著《屈赋章句古微》《屈赋内传》《屈赋外传》《屈子纪年》《屈赋注商》《屈赋解故》《屈赋异文笺》七种,以稿本、稿抄本的形式庋藏于湖南师大图书馆和湖南图书馆②。这些稿本大量引用郭嵩焘的观点,并明确说“千古精读《离骚》者”“唯先公能明其辞”,因此可视为郭氏父子的共同成果。今有学者依据《读骚大例》,概括出郭焯莹治《骚》方法具有“史学视角与索隐考证”“朴学特色”“依经解《骚》”等特点③。本文不予重复,仅就阅读所及,介绍郭氏楚辞学的框架体系,并通过梳理一些有代表性的结论及论证过程,说明郭氏治《骚》的核心理念。本文所引郭著版本《读骚大例》是民国二十年北平文字同盟社铅印本,前述《屈赋章句古微》以下四种是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湘阴郭氏楚辞学著作任氏抄本”④。稿抄本中原有的小字注,本文用圆括号标示;笔者未能获读郭氏手稿,稿抄本中可能存在的缺漏,笔者酌情补出,并施以方括号。一、结构宏大自成体系诚如崔富章先生所言,郭焯莹《读骚大例》所列六条“实郭氏《楚辞》著述之总纲”⑤。兹将第二、五、六条摘抄如下,并结合笔者所读郭著加以说明:第二条:“意由声音证入。”“余定箸《屈赋章句古微》,谨守先说,以涵泳辞气,于屈子渊情,恍若有会,推致之二十五篇,颇详究其章分之指。”第五条:“论依经训节中。”“余定箸《屈赋内传》,墨守史录,针班固之膏肓,起王逸之废疾,而推阐洪兴祖之渊情,绎朱子之大谊,以羽翼史氏,钩较刘勰、黄伯思、晁补之之歧说,以曲尽端末,屈赋指趣,用益昭揭,兹抑千古得失之林也。”第六条:“说参异家互发。”“余定箸《屈赋外传》,尽班所录异家,引赋就骚,各附其章,其有溢出,或别次屈赋旁篇,兼及《补注》所甄引,《后语》所采摭,下逮《通释》所新入,咸无遗焉。”⑥上述第二条所讲《屈赋章句古微》,是对屈原全部作品的疏解。关于屈原作品篇数,《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楚辞章句叙》也称屈原所作“凡二十五篇”,可见屈赋二十五篇之数,为郭氏所认可。这二十五篇是:《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此外,他认为《招魂》也是屈原所作,是其“逸篇”,故一并予以疏解。郭氏对《招魂》作者的理解是:《史记·屈贾列传》已明言《招魂》是屈原作,不应怀疑,而《楚辞章句》归之于宋玉,则另有原因:“疑屈子夙疾恶秦,为子兰所怒,适方赋《招[魂]》,宋玉惧重时忌,持狱益急,隐其言而不宣。私录藏之,及编玉赋,遂竟寄在宋篇,史公尚及详主名,至班固时已失考正。”⑦即说,宋玉出于保护屈原的目的,将其所作《招魂》私录秘藏,及至班固、王逸,遂以为宋玉所作。《屈赋章句古微》对每篇屈作都有解题,之后分成若干章,以若干句为一单位加以解释,章末总结大意,说明韵读。《离骚》则分得更细一些,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下篇四章,章下又分若干层。本篇引“先说”最多,可以看出,郭嵩焘于《离骚》着力最多,郭焯莹则承其父说,通过具体的疏释,重点说明上下两篇之间是如何互相照应的。《读骚大例》第五条针对《屈赋内传》。郭氏将《史记·屈原列传》《楚世家》以下凡涉及屈原生平、著作,如班固《楚辞序》等⑧、王逸《楚辞章句》大小叙、《九思》⑨、洪兴祖《楚辞补注目录》⑩、黄伯思《新校楚辞叙》、朱熹《楚辞集注目录》《楚辞后语目录》均入列为“内传”,将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中与楚辞相关或与楚辞语意相合的遗说、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王夫之《楚辞通释》中的《叙例》《九昭》、刘向《新序》中的《节士篇》、沈亚之《屈原外传》、晁补之《重编楚辞》中的《离骚叙》等作为“内传附录”,周拱辰《离骚草木史叙目》、何乔新《楚辞叙》、王世贞《楚辞叙》等作为“内传杂篇”杂厕其间。各有疏通评骘。《读骚大例》第六条讲的是《屈赋外传》,这是郭著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兹分述如下:(一)淮南小山《招隐士》、王褒《九怀》、东方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