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编辑精选.docx

语文教案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优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二、教学难点三、整体感知四、学习小结1、请学生归类,文中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文中其它话说的是什么内容呢?明确:其它话说的是人的修养、精神境界。3、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出现的“而”字的几种用法?(具体见补充练习)(1)顺接(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承);(2)转接五、总结六、补充练习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问题。(1)作者阐述学和思辨正关系的句子的哪句?(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根据是什么?2、《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3、“而”字的两种用法(1)学而时习之(顺)(2)人不知而不愠(转)(3)温故而知新(顺)(4)学而不思则罔(转)(5)默而识之(顺)(6)学而不厌(转)(7)择其善者而从之(顺)4、背诵五则【板书设计】《论语》六则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教学态度:诲人不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3.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异,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创造有新意的口头广告。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对课文要有充分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及作者的生平。教师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材料,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学生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