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企业、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求实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治学严谨,勤奋好学,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管理工作等领域有独立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工具获取信息,从事学术研究。3、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主要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现代化建设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党建问题研究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4、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研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需提前或延长学习年限,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院长和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全脱产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培养方式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作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和论文撰写做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系(教研室)具体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协助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对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的硕士生,应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为保证研究生身体健康,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类。其中,非学位课程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除本专业的必修课和与研究方向有关的选修课外,经导师同意也可选修未列课程。允许硕士研究生跨学院或跨专业选修研究生课程(含博士生课程)。具体的课程类别和学分要求详见“附表”。2、学分要求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内应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9学分,必修课5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3、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补修不少于6学分、4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学术活动(3学分)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具体要求详见学校《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2、教学实践(2学分)教学实践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协助导师讲授有关课程的部分章节,课堂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教学实习或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需要完成120个标准学时的工作量,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不少于8学时。系(教研室)和导师(或导师组)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计2学分;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暂行规定》。3、社会实践(2学分)本专业的硕士生应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位论文写作的需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研和课题调研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适量的社会公益劳动。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其学分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实践教育环节的工作由导师和系(教研室)共同协商安排。中期考核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硕士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出事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2、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暂行规定》。3、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执行。九、主要课程简介1、英语(English)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ScientificTheoryandPracticeofSocialism)以上二门课程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