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docx
上传人:一吃****春晓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docx

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明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明史·彭时传阅读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明史彭时传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节选自《明史彭时传》)【阅读训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B.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C.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D.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时一般在殿试揭晓后,授予一甲进士第一名为修撰。B.明清时期各级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称为元,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C.入阁是指明清时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D.视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职办公,与致仕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职官员到任理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2)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答案:10.(3分)C11.(3分)D12.(3分)A13.(1)(5分)李贤向来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议。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译出大意给2分;雅、咨失色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译出大意给2分;怠、希怀忧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中第一名进士(状元),被授予修撰。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天顺元年,徐有贞已得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从三杨之后,进退之礼都很轻。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推恩,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