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 专题3 第1讲.ppt
上传人:英哲****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三 水体运动 专题3 第1讲.ppt

2017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课件:第1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专题3第1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7考点解读1.理解区域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掌握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了解河流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关注生态文明建设。2.掌握洋流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结合海域图示,判断洋流的性质。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2年考情回顾高考对该题型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读图综合分析题。命题方向主要有:(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及意义类型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封山育林、保护湿地资源,保护草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利于缓解城市内涝。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⑥合理规划城市水系,强化城市排洪能力,减少城市渍涝。(2)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1.(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植被破坏后,局部小气候破坏,降水量减小,降水变率变小,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第(2)题,植被恢复后:该地气候会变得湿润,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小。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根据本题“单斜山”图示,甲河一侧部分径流会沿透水层流至乙河中,导致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1)题干中“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说明山体形成的坡面径流流向甲河和乙河;“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说明降水时下渗减少,坡面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坡面径流变化增大,水土流失严重。(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量变化减弱。(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加之山体岩层倾斜的方向,说明该山体汇集的流水主要流向乙河,乙河流量增加;植被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因此甲、乙河总的径流量减少。【变式考法】在上题1中,该地区森林植被破坏以后,对该地区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案:植被破坏,影响水分下渗,降水时地表径流汇水快;天晴时,地表径流迅速减少;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2.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