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三).docx
上传人:Jo****6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三).docx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三).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三)[摘要]本文从解释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开始,论证中国产业的升级,不应仅仅利用现实比较优势,同时应该是国家有意识地支持企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的过程。利用现实比较优势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的关系,不是前后顺序发展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悻,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是:高技术,部分资本密集产品,如化工,航空航天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长期动态比较利益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发展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中国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升级,到熟练劳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继续发展比较优势,遇到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中国对7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的技术,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自主开发能力。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扩张的基础,他们控制世界70%技术转让和80%新工艺技术,不断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因而中国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因此,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用7000万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1000万人民币。长3甲火箭开发费用为国外几十分之一。做雪莲牌羊绒衫需要的羊绒分梳机,中国开发费用是意大利的1/10.说明在高科技领域研制新产品的费用没有外国公司说得那么大。西方的研发费是多少美元,中国用多少人民币,是西方的1/8.原因何在?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优势。关键问题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全国市场和民族产业,中央政府如果不能以中央权威打破地方政权的阻碍,允许先进企业跨地区兼并落后企业,那么,“全球化、市场化”的兼并就会发生:外国公司和国内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打垮国内的着名品牌。中国不应该反对国家保护,而应该反对地方保护;不应该反对民族产业,而应促进国家和民族有规模效益企业的形成,在每个骨干产业里都应该有一两个。四、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目前的“全球化理论”,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超级大产业竞争。大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保护,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级产业”而进行的。超级产业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其巨大规模、巨大投入、产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主要来源与体现,成为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槛。超级产业是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常规武器等,不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规模。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发展超级产业。超级产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研究费用极高,风险和收益都高。发展超级产业可以推动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需要巨额的社会先行资本。超级产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买主。如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级产业的进入门槛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大国规模和其政府的能力。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1,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中国的航空工业的挫折,集中反映了在全球化竞争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航空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核心产业,涉及机械、仪表、电子、材料、冶金、化工和交通运输,在制造业中附加价值最高,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如果船舶为1,小汽车为9,彩电为50,电子计算机为300,喷气客机为800,航空发动机为1400.现代航空制造业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武器各前沿技术之大成,包括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工艺。下决心发展航空工业,等于动员全国工业技术精英,强制性提升本国工业制造水平。买飞机还是造飞机?有人以为通过国际转包、合作,引进先进制造技术,这是幻想。为外国转包生产和自行设计独立知识产权,然后转包给外国生产,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同一种发展模式的前后两个阶段,前者不但不能自动发展到后者,而且可能长期被外国“锁定”在加工配件档次上许多年。中国可以参加国际飞机的转包生产,但主要力量一定要放在研制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飞机方面。标准和机型是自己的,某些造不出来的零件可